蒙古野驴(拉丁学名:Equus hemionus),又称亚洲野驴、野马、野驴、骞驴,属于奇蹄目马科马属动物。外形像骡子,体长200~210cm,肩高约110~140cm,体重200~260kg。头部短而宽,颊部明显突出;颈背有较短的鬃毛;前肢上部内侧有鸡蛋大小的胼胝体,四肢端部后凹陷处各具两个棕黑色斑;背中间有一条棕褐色的分界线一直延伸到尾的基部;腹部和背部的毛色分解线在腹侧上方;尾巴较粗,末端长有长毛,尾长7.6~8.0cm。
形态特征
编辑蒙古野驴体长200~210cm,肩高约110~140cm,体重200~260kg,外形似骡。头部短而宽,颊部明显突出;雄性的犬齿发达,而雌性的则退化;吻部较细长,耳朵长又尖,吻部和耳内侧都是白色,耳朵背面边缘和耳尖呈现棕褐色;颈背有较短的鬃毛;四肢细长,前肢上部内侧有鸡蛋大小的胼胝体,直径可达4cm,四肢端部后凹陷处各具两个棕黑色斑;蹄的大小介于马(Equus caballus)与家驴(Equus asinus)之间,前蹄比较圆,而后蹄窄长;背中间有一条棕褐色的分界线一直延伸到尾的基部,臀部处线较宽,尾巴较粗,末端长有长毛,尾长7.6~8.0cm。
蒙古野驴的侧面
颈的背侧、肩部和背部都呈现浅黄棕色,而颈下、胸部、体侧和腹部则呈现黄白色,腹部和背部的毛色分解线在腹侧上方;一般来说,蒙古野驴的总体毛色深浅会随着季节改变,在夏天总体呈现红褐色,到了冬季则一般为黄褐色。
分布栖息
编辑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蒙古野驴曾广泛分布在蒙古高原中西部、亚洲中部、印度次大陆(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和西南亚地区,但是随着近代文明的发展,蒙古野驴分布区已经大量缩减,只分布在中蒙边境以及土库曼斯坦与伊朗和阿富汗接壤的狭小地域。
中国分布
而在中国,历史上曾分布在内蒙古西北角狼山、居延海一带;甘肃的肃南、肃北、马鬃山、阿克塞;新疆东北部的伊吾、巴里坤、木垒,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一带,南抵天山北坡,北达乌伦古河。但上述地区蒙古野驴的踪迹已经消失,已知中国的蒙古野驴主要分布在从内蒙古二连浩特沿中蒙边界的狭长地域至新疆北部盆地,并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北部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中部的乌拉特梭梭林保护区内。
蒙古野驴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亚种分布
图片 |
拉丁学名 |
命名者 |
命名时间(年) |
别名 |
分布地 |
|
Equus hemionus hemionus |
Pallas |
1775 |
Mongolian wild ass |
欧洲、北亚(不包括中国)、南亚 |
|
Equus hemionus kulan |
Groves and Mazak |
1967 |
Kulan,Turkmenistani onager |
欧洲、北亚(不包括中国) |
|
Equus hemionus onager |
Boddaert |
1785 |
Iranian Onager,Onager |
欧洲、北亚(不包括中国)、南亚 |
栖息环境
蒙古野驴是典型的高原荒漠动物,对酷热、干旱、严寒、食物贫瘠的环境有很好的适应力,是主要栖息在亚洲中部海海拔800~2500m的荒漠、半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区以及中国和蒙古海拔在3000~5000m的高原,栖息地附近一般有水源。另外,它们主要活动在戈壁丘陵地区。
生活习性
编辑觅食行为
蒙古野驴与其他马科(Equidae)动物相似,是粗食者,有高度发达的高冠齿,有利于取食高纤维食物,且其消化系统对食物的处理速度高于反刍动物。蒙古野驴表现出混合食性,不但能大量取食营养质量差的禾本科(Poaceae)草本植物,还能大量取食木本植物。无论在哪个季节,蒙古野驴主要取食栖息地内高丰富度、高营养成分的植物。在春夏季,主要采食针茅(Stipa capillat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和以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为代表的短命、类短命植物;在秋季则主要采食梭梭、驼绒藜等藜科(Chenopodiaceae)灌木;在冬季食物资源减少时,主要采食短叶假木贼(Anabasis brevifolia)和红砂( Reaumuria songarica)。在进行采食时,蒙古野驴表现很机警,每隔30~50秒就抬头一次,一边咀嚼、吞咽,一边环顾四周。
进食中的蒙古野驴
防御警戒行为
蒙古野驴的防御警戒行为主要建立在其发达的嗅觉和视觉上,利用嗅觉和视觉发现环境的异常。在蒙古野驴生存环境没有被大肆破坏之前,快速长距离奔跑是其躲避天敌和危险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快速发展的草原围栏,快速奔跑的防御优势受到阻碍,降低了逃避敌害的能力。当通过视、听、嗅察觉到环境的异常时,它们主要通过警惕站立、打响鼻、运动示警和仰头示警的方式向周围的同伴发出警告信号,蒙古野驴会奔跑躲避。当跑出一定距离后,雄性头驴会回头对着危险出现的方向,直颈举头,双耳后背,目光直视,突然冲向危险出现的方向,短距离跑动后,站立注视,达到示威的目的。如果群体中有还在哺乳期的幼驴时候,母驴会放慢奔跑速度,并挡住危险的方向,为幼驴提供保护。一般地,当一个小群体发现危险奔跑时,往往会带动附近区域其他蒙古野驴群体的逃跑,当多个群体同时逃跑时,造成的气势也会对敌害产生威胁的作用。
节律行为
蒙古野驴昼间活动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蒙古野驴存在两个采食高峰,分别是7~10点和16~18点。在上午的采食高峰结束后,蒙古野驴会进入休息状态,一直到下午的采食开始才结束。在冬季和春季,由于食物的丰富度较低,两个采食高峰的间距会缩短,并且采食时间会延长,其他行为的时间略微减少。而站立和卧息高峰在11~14点出现,其他的行为并没有明显的高峰期。
集群行为
蒙古野驴一般以5~9头组成家庭小群体,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头成年雄性头驴。头驴与整个种群的警戒、防御和逃跑行为都密切相关。蒙古野驴的种群一般有两种类型,单一的雄性群和混合家族群(由一头雄性、多头雌性和幼驴组成)。当然,在争斗中失去头驴地位的一般会独自活动。6~8月期间,家族群体相对较分散,保持大的距离。10月后,家族群的距离开始缩小,界限不再明显。
一群蒙古野驴
生长繁殖
编辑生长
幼驴一般在六月出生,恰逢栖息地食物最丰富的时候,幼驴能快速地生长和发育。同时,母驴的育幼行为达到高峰,这都能减少幼驴受敌害的机率,提高幼驴的成活率,有利于种群数量的稳定和增加。当幼驴产出后,雌驴会对幼驴的身体部位进行舔舐,直到幼驴体毛蓬松干燥,之后幼驴站起,在雌驴的引导下走到雌驴身旁吮乳。雌驴产后一周后会主动靠近幼驴舔舐或嗅闻,很少离开幼驴。幼驴产后2~3小时即可奔跑,在3~4岁达到性成熟。大多数蒙古野驴寿命为4~8年,最长可达12~14年。
繁殖
发情一般七月上旬开始,雌性一般在3岁开始发情交配。到了繁殖季节,雄性蒙古野驴会对雌性进行圈逐,并对外来的雄性成体进行驱逐、撕咬,从中获胜的雄驴会用尿粪标记领地。同时,雄性会进行性接触行为,如嗅外阴、嗅尿、嗅粪,并尝试爬跨。雌驴在发情期食欲减退,精神兴奋,阴门水肿,阴道中会流出淡黄色黏液,排尿增多,主动靠近雄驴并送臀接受爬跨。妊娠期达11个月,每年产一胎,一胎产一仔。产仔与下一次交配间隔2~5周,时间间隔随着草原植物的生长情况有关,草原生长好,间隔会变长。幼驴的性别与产仔雌驴的年龄有关,年龄大的母驴产下的雄性幼驴比例会更高,年龄小的母驴则产雄性幼驴更多。
物种保护
编辑种群现状
2012年估计全球的蒙古野驴数量为5.5万头,蒙古国拥有全球75%的蒙古野驴,约有4.2万头;2014年伊朗的数量约为790头;叙利亚的蒙古野驴在1927年已灭绝;蒙古野驴曾在20世纪初在以色列灭绝,在1983年重新引进,数量一直在增长,到2014年数量约为250头;哈萨克斯坦的蒙古野驴同样经灭绝后引进,到2014年数量约为3100头;印度作为蒙古野驴的第三大种群,2009年官方数据为4000头;而在中国,蒙古野驴的数量在2001~2006年稳步增长,2021年统计的野生蒙古野驴全部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数量为3000头。
致危因素
在过去,随着人类的经济开发,蒙古野驴分布区被侵占,导致分布范围缩小,加上过度狩猎,使蒙古野驴的数量骤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威胁蒙古野驴数量的因素有四个:
-
与家畜的资源竞争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蒙古野驴分布区被削减的同时,家畜与蒙古野驴的资源竞争加剧。家畜入冬时进入蒙古野驴保护区的现象时有发生。
-
小群体的保护遗传学问题
蒙古野驴各分布区彼此隔绝,种群之间无法进行联系与交流,种群基因严重退化。在比较小的种群里,不可避免地出现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的现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衰减。近亲繁殖导致有害基因纯和,不利于蒙古野驴的存活。
-
栖息地丧失
草原围栏迅速发展,草原被分割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块,以及国防边境的围栏,比如中蒙边境修建的铁丝网,都会严重阻碍蒙古野驴的自然移动和迁移,栖息地从而丧失。
-
人为活动干扰
矿业的快速发展使蒙古野驴的生境面积减少,植被受到破坏,使生境破碎化程度升高。矿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蒙古野驴的水源点不断被占领。公路的修建也让蒙古野驴被撞死现象时有发生。
保护措施
蒙古野驴在其分布国家均受到法律保护,每个国家均建立了保护区。同时,在一些已经灭绝的国家例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以色列等国家都已经重新引入。在中国,建立的保护区就已经多达7个,如青海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等。
除了就地保护以外,许多蒙古野驴也被引入到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公园中,对蒙古野驴进行饲养。据统计在中国所有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公园中,饲养的蒙古野驴数量超过100头。
保护级别
蒙古野驴于1988年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蒙古野驴在2004年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
2019年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列入附录Ⅰ。
2002年及之前蒙古野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易危(VU),2008年等级升级为濒危(EN),随着保护措施的施行,到了2015年,等级评为近危(NT)
主要价值
编辑蒙古野驴与家驴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验证了马属动物种间交配杂交后代的可育性问题,这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蒙古野驴的化石在中国很多晚更新世动物群和古人类遗迹中被发现,蒙古野驴化石的发现具有环境指示意义。由于蒙古野驴生长在干燥寒冷、冬季风盛行的气候环境中,蒙古野驴化石暗示着中国南方大陆可能在末次冰期出现过干冷的气候环境。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杨博辉. 中国野生偶奇蹄目动物遗传资源[M].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52-55.
[2]蒙古野驴.物种2000中国节点. [2023-01-14].
[3]彭向前. 卡拉麦里山蒙古野驴的现状与保护[J]. 野生动物学报, 2015, 36(2): 162-165. [2023-01-14].
[4]Equus hemionus kulan[EB/OL]. Animal Diversity Web, 2023-01-14[2023-01-14].
[5]蒙古野驴 Equus hemionus Pallas.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2023-01-13].
[6]林杰,徐文轩,杨维康,刘伟,夏参军,徐峰. 亚洲野驴生态生物学研究现状[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10): 2351-2358. [2023-01-14].
[7]毕俊怀. 蒙古野驴研究[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9: 23-26,35,37,40,44,46,50-51,58,65-66,85,88,115.
[8]陈晨,邵长亮,葛炎,汪沐阳,张晓晨,徐文轩,杨维康.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生境格局动态及其成因分析[J]. 生态学报, 2021, 41(05): 2056-2066. [2023-01-14].
[9]万杨,赵亚,魏丽馨,赵明,杨克成. 宁夏灵武周家沟的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化石[J]. 区域治理, 2022, (21): 0149-0152. [2023-01-14].
[10]白力军. 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J]. 内蒙古林业, 1989, (4): 15-16. [2023-01-14].
[11]Asiatic Wild Ass[EB/OL]. THE RED LIST, 2023-01-14
[12]Equus hemionus Pallas, 1775[EB/OL]. ITIS, 2023-01-23[2023-01-14].
[13]李云辉,钮建然. 蒙古野驴畸蹄对其繁殖的影响[J]. 畜牧业环境, 2021, (7): 61-61. [2023-01-14].
[14]毕俊怀,胡德夫,丁英,蒋志刚,司晓艳. 蒙古野驴的警戒防御行为[J]. 兽类学报, 2008, 28(1): 28-32. [2023-01-14].
[15]徐文轩,杨维康,乔建芳.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食性[J]. 兽类学报, 2009, (4): 427-431. [2023-01-14].
[16]毕俊怀,胡德夫,丁英,司晓艳,蒋志刚. 蒙古野驴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J]. 动物学杂志, 2007, 42(4): 51-56. [2023-01-14].
[17]揭志良,毕俊怀,何志超,陈绍勇,付明霞,刘睿. 蒙古野驴的繁殖行为观察[J]. 动物学杂志, 2016, 51(05): 717-723. [2023-01-14].
[18]Ward D,Saltz D,Rowen M,et al. Effects of grazing by re‐introduced Equus hemionus on the vegetation in a Negev desert erosion cirque[J]. Journal of Vegetation Science, 1999, 10(4): 579-586. [2023-01-14].
[19]韩二牛,戴玉芬,白敬. 蒙古野驴保护及栖息地恢复[J]. 中国林业, 2010, (11): 35. [2023-01-14].
[20]陈晨,邵长亮,葛炎,汪沐阳,张晓晨,徐文轩,杨维康.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生境格局动态及其成因分析[J]. 生态学报, 2021, 41(05): 2056-2066. [2023-01-14].
[21]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2023-01-14].
[22]汪松,解焱.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第1卷 红色名录 中英文本[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 296.
[23]陈静波,霍飞,毋状元,郑新宝,何良军,白金义,张国庭,董红,田方,张志恒. 蒙古野驴与家驴杂交F_1代生物学特性观察[J]. 草食家畜, 2013, (5): 34-38. [2023-01-14].
[24]王頠,莫进尤. 广西扶绥南山洞新发现的人类化石和蒙古野驴化石——末次冰期华南气候变化的哺乳动物化石新证据[J]. 人类学学报, 2004, 23(2): 130-137. [2023-01-14].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6日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vibaike.com/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