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县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延寿县,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哈尔滨市东部,南、东南和西南与尚志县为邻,北和东北与方正县接壤,西北与宾县毗连。幅员面积314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延寿县下辖6个镇、3个乡,共有户籍人口239100人。县政府驻延寿县西同庆街369号。1929年同宾县改名,因县城面对长寿山且城南有蚂蜒河流经,取山河之音,故名延寿,寓意延年益寿。在原始社会时期今延寿县境内便有...

延寿县,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哈尔滨市东部,南、东南和西南与尚志县为邻,北和东北与方正县接壤,西北与宾县毗连。幅员面积314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延寿县下辖6个镇、3个乡,共有户籍人口239100人。县政府驻延寿县西同庆街369号。

名称

1929年同宾县改名,因县城面对长寿山且城南有蚂蜒河流经,取山河之音,故名延寿,寓意延年益寿。

历史沿革

先秦

在原始社会时期今延寿县境内便有人类活动。

商、周为肃慎族属地。

秦汉至南北朝

秦、汉、肃慎臣属扶余,本境为扶余辖地,至汉朝隶属玄菟郡。

三国及两晋属肃慎族,仍为扶余属地,晋时隶属护都夷校尉。

南北朝属挹娄族,至公元500年左右,为勿吉(挹娄改称)属境,臣服于魏。勿吉分7部,本(境)为安车骨部辖地。

隋唐至宋元

隋朝为靺鞨(亦称勿吉)属境。靺鞨分7部与勿吉同,本境仍为安车骨部所辖。

唐及五代为靺鞨辖地。唐初亦属高丽鄚颉府。唐开元元年(713年)以后,属唐廷忽汗州都督府,唐末及五代时期,靺鞨故地尽为渤海所有,建5京15府62州,本境遂为渤海之鄚颉府高州境(今宾县)。

辽初仍属渤海上京鄚颉府,辽灭渤海,本地为女真兀惹部,治所兀惹城(今通河县治附近)。金为上京会宁府曲江县辖境。族属女真乌济赫部。

元朝初属辽阳行省开原路。皇庆元年(1312年)以后,属女真达达路吾者部。

明清

明属奴尔干都司,明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设木兴河卫,改属辽东都司。

清朝,属窝集部西北境。清顺治十年(1653年),为镇守宁古塔之按班章京及副都辖境。康熙元年(1662年),归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管辖。康熙十五年(1676年),改属吉林将军。雍正三年(1725年),为吉林将军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地。光绪五年(1879年),奏准开放蚂蜒河荒地。光绪六年(1880年),十二月初八吉林将军铭安奏请设置蚂蜒河分房巡检,驻烧锅甸子(今延河镇兴安村周家屯一带)。十二月二十六日吏部议奏,第一任分房巡检张绍庚,认为该地风水不宜设置,故移至于所谓“坐福朝寿,苍龙巨器”的福山屯,即今延寿镇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匪患严重,江北“巨贼”刘逾江入宾境劫掠商铺;刘余党、郝文驭等聚“悍匪”700余人攻打县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蚂蜒河分房巡检改为县治,定名长寿县,仍属宾州厅管辖。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置行省,隶属东三省总督、吉林省巡府管辖。宣统元年(1909年),宾州厅升为宾州府,仍归宾州府管辖。宣统三年(1911年),吉林省分设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四道,长寿县归西北道宾州府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

1914年6月,吉林省西北道改为滨江道,遂隶属滨江道,并更名同宾县。1929年,又改称延寿县。1930年,裁撤滨江道,直属吉林省。同年6月发生“金沙河惨案”。省派姜委员会同延、珠两县长赴金沙河调解土地纠纷,约有百余人围住两县长恳免勘丈土地,释放被押代表。

1931年1月,东北军李杜、丁超等部,在哈尔滨保卫战失利后退到延寿县。3月4日至3月22日间,日本飞机多次轰炸延寿县境内城镇。3月30日抗日救国军赵毅旅薛营长在大河沿阻击日伪军前进,消灭伪军近百名,日军30名,抗日救国军几乎全营阵亡。是月日本天野旅团和于深澄部队进驻延寿城,延寿沦陷。4月日伪军撤回哈尔滨,红枪会入城,驱走伪县长,主持县政,持续8个月。12月常万样与劣绅联络,勾引日伪军攻陷县城。

1934年10月,实施新省制,划归滨江省管辖。1936年3月,抗联三军在县城北的二洪山遭伪军围攻,赵尚志巧设伏兵,消灭伪军80人,抗联三军顺利突围转移。是月抗联三军获“中和镇大捷”,抗联三军在赵尚志率领下,中和镇民众密切配合,攻占了中和镇。1939年11月,日伪军制造秋皮囤、马才沟大屠杀。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全县光复,是月成立临时县政府。9月苏联红军进入县城。12月伪保安大队长兰金甲声称代表中央军接管延寿县,推举郑恩泽(伪县公署行政科长)为县长。

1946年1月,延寿县解放,建立延寿县民主政府,隶属松江省哈东地区行政专员公署。7月哈东军分区部分主力部队来延寿测匪。11月27日各区、村对农会进行整顿,有7万人分得土地49800多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8月1日,松江、黑龙江两省合并,隶属黑龙江省政府。1956年设置专区,划归牡丹江专员公署。同年全县完成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县城7000余人举行庆祝活动。

1970年2月20日,改属松花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1年3月延寿县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下设县志办公室,配备10多名专兼职人员,开始编修《延寿县志》。1996年11月,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隶属哈尔滨市。

地理

位置境域

延寿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哈尔滨市东部,南、东南和西南与尚志县为邻,北和东北与方正县接壤,西北与宾县毗连。介于东经127°54′20″—129°4′30″,北纬45°10′10″—45°45′25″之间,东西长90千米,南北宽65千米,总面积3149平方千米。

延寿县延寿县政区图

气候

延寿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严寒、干燥,结冰期较长,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季节,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发生干旱。秋季气温急降,常有寒潮、霜冻的袭击,因而具有冬寒、春旱、夏雨多、秋霜早、无霜期短的特点。历年平均气温为2.3度。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21.1℃,7月份是最热月,平均气温21.8℃。平均年温差42.9℃。年可日照时数为4445—4456小时。平均降水量571.7毫米,夏季降水量为362毫米,占全年降水的63%,冬季占6%。全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春季风速最大,平均风速4—5米/秒。 

地质

  • 构造

延寿县地质构造复杂,各种不同时期,不同等级,不同性质的断裂非常发育,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褶皱,在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一切粗糙形迹都是成群成套按一定组合规律出现的,彼此间都有一定的生成联系,并构成一定形态的构造体系。其受中国东北部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张广才岭隆起)的控制,主要构造线方向为东北和东北偏北方向,其次为西北向和东西向,再次是局部的南北向构造。境内大部分被花岗岩所占据。从各时代岩层和岩体产生的形变分析,综合起来,境内地质构造可分为华夏系构造体系,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华夏式构造和东西向构造系统。

  • 地层

延寿县属张广才岭隆起带西部的中间地带。地层出露不够完整,化石少,且种属单一,浮土掩盖广泛,露头不佳。尤其是上古生界的泥盆系,断层及脉岩发育,岩层支离破碎,加之有迭加变质作用的发生,地层原来的面貌已改变。下古生界以前地层缺失,其它各界也残缺不全。地层由老至新可分为古生带地层分、中生带地层、新生界地层。

地形地貌

延寿县总的地势,由南、北向中部倾斜,中部又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最低处海拔110米,最高海拔1007.5米。环山岭是延寿县地势最高的地方。全县地貌大致分为4种,分别是低山、丘陵、台地以及平原。低山主要分布在延寿县南、北,山脉连绵,海拔在500米至1008米之间,多为火山岩组成。丘陵主要分布于延寿县低山外围,高平原的后缘,海拔在300米至500米之间。台地分布于延寿县蚂蜒河谷的两侧。海拔145米至300米,分布于低山丘陵前缘,微向河谷平原倾斜。平原断续分布于延寿县台地前缘,一般与台地无明显界限,其上复盖一层较厚的黄土状亚粘土。海拔140米至170米,阶面略有起伏,微向河谷倾斜,前缘有一明显陡坎,高约2—3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延寿县境内河流共有9条主要河流,基本为蚂蜒河及其支流东亮珠、黄泥河等,均为常年性河流。

蚂蜒河

蚂蜒河为黑龙江水系松花江右岸一级支流,是延寿县境内唯一的干流,发源于尚志县亚布力境内张广才岭西坡的峰大岭,至苇河镇折向西北至尚志县城往东沿“依舒地堑”流向东北,贯穿延寿县中部。在境内总长 96.7千米,流域面积2818.8平方千米。河道比降为1:1758,年平均流量30.5立方米/秒。

东亮珠河

东亮珠河是蚂蜒河的最大支流,也是境内第二大河,发源于尚志县跃进林场东北张广才岭西坡,流经尚志市汇倒木圈河、驿马河,入延寿县境内,全长138千米,流域面积2608.1平方千米,其中延寿县境内长46.7千米,流域面积630.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3.16立方米/秒,河道比降1:730。

黄泥河

黄泥河发源于尚志县境内的青云山西侧,全长61.5千米,流域面积1030.5平方千米。其中延寿县境内长46.7千米,流域面积217.9平方千米。河道比降为1:1333。多年平均流量6.13立方米/秒。

西柳树河

西柳树河发源于青川乡北宾屯北与宾县交界的分水岭南坡,是山区性常年河流。由北宾屯向南,经过北安、北顺、种子站、兴隆等屯,有支流双鸭子河汇入,在光荣屯西进入延河镇界内,流向南,在延河镇东南汇入蚂蜒河。县内流路长29.3千米,流域面积316.5平方千米。河道比降1:192。多年平均流量2.31立方米/秒。

湖泊

延寿县境内有大小泡泽314个,多分布于蚂蜒河、亮珠河两岸,面积不大,最大的不超过5平方千米。

地下水

延寿县地下水分布根据含水岩组埋裁条件,以及地貌、岩性、富水性的不同而存在空间上的差异。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呈条带状分布于蚂蜒河、东亮珠河、黄泥河两侧高低漫滩上,单井涌水量一般为500一2000吨/日。第三系孔隙裂隙水,零星分布于蚂蜓河两侧山前一带,单井涌水量为500一1000吨/日。基岩裂隙水,分布于高平原和广大南北山区,单井涌水量为1一100吨/日。

水利

截至2019年,延寿县水库主要有新城水库,关门山水库及玉山水库等,总库容量为145.035万立方米。

新城水库

新城水库位于玉河乡新城村西南的石头河子中游河道上,为中型水库。1958年开始兴建,1984年竣工水库设计库容17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32万立方米,历史最大蓄水量1157.3万立方米。主坝为粘土斜墙堆石坝,坝长420米,最大坝高18米。电站安装1台机组,装机容量200千瓦,年发电量48万度。1985年,新城水库被列为全区旅游区之一。为灌溉、防洪、发电、养鱼、旅游综合利用的水库。

延寿县

新城水库

土壤

2020年延寿县境内土壤有白浆土、暗棕壤、 黑土、草甸土、沼泽土等8个土类、18个亚类、26个土属、57个品种。其中暗棕壤占地面积最大,占全境面积的40.8%,主要分布在南、北及东部山区。白浆土多分布在低山前缘的丘陵及漫岗地带,呈岛状断续分布,占全境面积的35.5%。黑土多分布在波状起伏的台地,也有相当一部份分布于河流两岸的陡岸上。这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结构较好,营养元素比较丰富,是较好的耕地土壤,占全境面积的2.2%。草甸土主要分布在蚂蜓河流域的冲积平原及开阔的山间谷地,属于非地带性士壤,分布广,占全境面积的12.9%。沼泽土与泥炭土属于非地带性土壤。在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地表长期积水的地方均有分布。沼泽土占全境面积2.1%,泥炭土占全境面积0.8%。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1年末,延寿县土地总面积为 242697.69公顷,其中湿地 858.56公顷、耕地141338.23公顷、园地320.60公顷、林地84269.54公顷、草地628.58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193.42公顷、工矿用地466.70公顷、住宅用地2757.62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265.14公顷、特殊用地15.9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490.8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902.44公顷、其他土地190.10公顷。

森林资源

延寿县辖区四面群山环绕、腹地河流纵横,2021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47.7%。延寿县植被属于长白山分区,完达山亚区,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较好,覆盖率达69.2%。其中森林占57.7%,荒山荒地占11.5%。森林植被是以阔叶为主的天然次生林。荒山荒地植被主要类型是小叶樟沼泽化草场、小叶樟杂草草甸草场和柞、榛、胡枝子杂草草甸草场。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延寿县已发现各类矿产16种,主要有煤、铁、锌、铅、黄铁矿、水晶、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等。 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2种,主要有水泥用大理岩、陶粒用页岩。其中大理岩保有储量在滨东地区居第一位。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有水泥用大理岩、建筑用石材、砖瓦用粘土及矿泉水,以非金属矿产为主。总体看来,延寿县能源矿产种类单一,只有石家沟煤矿点及穆家屯煤矿化点;金属矿产种类少,有铁及铅锌3种,铁为小型矿床,铅、锌为矿点或矿化点,分布在滨东有色金属鼓励勘查区内,因此尚有很大勘查潜力。而非金属矿产相对丰富、占矿业主要地位。

水资源

延寿县水资源总量为22.5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贮量20.93亿立方米,县内流量7.38亿立方米,容水13.38亿立方米;地下水静储量8.3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比较丰富,全县理论水能蕴藏量65638千瓦。存在问题是水资源分布不均。地表水经流量年内和年际间变化大,最大年经流深751毫米,最小年经流深64毫米,相差10.7倍。地下水由平原区向漫岗区、山区依次递减,平均单井涌水量分别为800—1500吨/日、500吨/日、10吨/日。再就是水资源利用率低,1981年地表水只利用9%,地下水仅利用0.1%。

生物资源

延寿县可发掘利用的药材有200余种,其中资源丰富、产量大的有刺五加、满山红、人参、黄柏、五味子、寄生、草乌、山豆根、玉等20多个品种;稀有名贵的有山参、平贝、细辛等,已发掘利用的中草药材资源有100多种,年种植黑木耳超过500万袋。 

全县培育红松果材兼用林1.3万亩,药材类经济林种植总面积发展到4.1万亩,尤其是全县9个国有林场利用优质林地资源,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生态林产品。全县9个国有林场已经全部获得森林认证证书;已完成森林认证的林产品基地中,水果、浆果、坚果都达到2万亩。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延寿县主要有乔木20多种,包括山杨、柳树、槐树、桦树、椴树、榆树、色树等。灌木有胡榛子、忍冬、杜鹃等34科100多种,草本植物有1000余种。共有60多种珍稀树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松、白松、水曲柳、紫椴等。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vibaike.com/920/

Like (19)
词条目录
  1. 名称
  2. 历史沿革
  3. 先秦
  4. 秦汉至南北朝
  5. 隋唐至宋元
  6. 明清
  7. 中华民国时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
  9. 地理
  10. 位置境域
  11. 气候
  12. 地质
  13. 地形地貌
  14. 水文水利
  15. 水文
  16. 河流
  17. 蚂蜒河
  18. 东亮珠河
  19. 黄泥河
  20. 西柳树河
  21. 湖泊
  22. 地下水
  23. 水利
  24. 新城水库
  25. 土壤
  26. 自然资源
  27. 土地资源
  28. 森林资源
  29. 矿产资源
  30. 水资源
  31. 生物资源
  32. 生物多样性
  33.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