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切哈诺沃(Aaron J. Ciechanover),1947年10月1日出生于以色列海法,是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外籍研究员,也是梵蒂冈宗座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编辑早年经历
1947年,阿龙·切哈诺沃出生在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海法(Haifa)。在切哈诺沃少年时,他的父母相继去世。此后,在他的各个家庭成员的帮助下,他在高中时期选择主修生物学。高中毕业后,切哈诺沃进入当时以色列唯一的医学院——希伯来大学哈达萨医学院就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逐渐发现他所学到的对疾病机制和病理学的理解是很表面化的,大多数治疗方法本质上是针对症状而非致病根源。随后,他决定休假一年主修生物化学。
1965年至1972年阿龙·切哈诺沃在以色列哈达萨医学院学习医学科学协会和委员会的职能。1970年,阿龙·切哈诺沃在以色列哈达萨医学院获得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系医学科学硕士学位。次年,阿龙·切哈诺沃在耶路撒冷市希伯莱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他在1973年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在1973年至1976年期间,以军医身份完成了兵役,并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院继续深造。1976年至1981年期间,他在以色列海法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院研究生学习。
职业经历
1977年至1979年,阿龙·切哈诺沃担任了以色列海法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研究员。1979年至1981年,他又担任以色列海法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院生物化学系讲师。
1980年,他在以色列海法市工学院任教,随后1981年,他在以色列海法工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81年至1984年他在美国剑桥理工学院 (MIT)马萨诸塞州怀特海德生物医学研究所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他于1982年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院获得生物科学博士学位。1984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1984年至1987年他在以色列海法理工学院担任医学院生物化学系高级讲师(终身教授)。1987年至1992年,他担任了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副教授。从1992年起,他被聘为海法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正教授。
1993年至2000年他在以色列理工学院拉帕波特家族医学科学研究所担任所长,随后从2002年起担任以色列海法理工学院杰出研究教授。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与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Irwin Rose)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一种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机理),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以色列人。2004年到2009年他担任Lorry Lokey生命科学与跨学科中心创始人、主任。
2011年起,阿龙·切哈诺沃担任中国南京大学化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ICBS)兼职教授、主任,同年起他担任俄罗斯科学院 (RAS) 外籍院士、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亚历山大·冯·洪堡研究员。从2013年起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随后从2015年起,他担任中国澳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同年又担任该学校的校长学术事务和学术发展顾问。
阿龙·切哈诺沃演讲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
机构 |
职位 |
1984年 -1987年 |
以色列海法理工学院医学院生物化学系 |
高级讲师(终身教授) |
1987年 ‐ 1992年 |
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院生物化学系 |
副教授 |
1992年 |
海法以色列理工学院医学院生物化学系 |
正教授 |
1993年至2000年 |
以色列理工学院拉帕波特家族医学科学研究所 |
所长 |
1996年 |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EMBO) 顾问委员会 |
成员 |
1999年 |
以色列医学会杂志编辑委员会 |
成员 |
2002年 |
以色列海法理工学院 |
教授 |
2004年-2009年 |
以色列Lorry Lokey 生命科学与跨学科中心 |
创始人、主任 |
2005年 |
以色列国家生物技术研究所 (NIBN) |
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 |
2005年 |
以色列贝尔谢巴BGU 理事会 |
成员 |
2005年 |
以色列海法海法大学 (UH)理事会 |
成员 |
2005年 |
《结构化学》编辑委员会 |
成员 |
2005年-2010年 |
以色列海法 Rambam 医疗保健园区科学咨询委员会 |
主席 |
2006年 |
《实验生物学与医学》编辑委员会 |
成员 |
2006年 |
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 (IUBMB) |
会员 |
2006年 |
中国武汉科技大学 (HUST)华中生物医学光子学布里顿·钱斯中心顾问委员会 |
成员 |
2006年 |
香港赛马会高等研究院 (IAS) 顾问委员会 |
成员 |
2006年 |
以色列希伯来语言学院理事会 |
成员 |
2007年 |
《细胞死亡与分化》编辑委员会 |
成员 |
2007年 |
美国奥罗拉天使综合症基金会 (ASF) |
董事会成员 |
2007年 |
德国-以色列科学研究基金会 |
董事会成员 |
2008年 |
《科学中国生命科学》编委会 |
委员 |
2008年 |
纽约科学院 (NYAS) 院长理事会 |
成员 |
2008年 |
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 |
外籍院士 |
2008年 |
美国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 (AAAS) |
外籍荣誉院士 |
2008年 |
以色列国家研究与发展委员会 (Molmop) |
成员 |
2009年 |
威尼托分子医学研究所 (VIMM) 科学顾问委员会 |
成员 |
2009年 |
意大利米兰 IRCCS Ospedale San Raffaele 科学顾问委员会 |
成员 |
2009年 |
新加坡新加坡政府国家顾问委员会 |
成员 |
2009年 |
国际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所 (IIBMST) |
联合创始人 |
2009年 |
意大利那不勒斯 CEINGE Biotecnologie Avanzate 科学顾问委员会 |
成员 |
2009年 |
欧洲科学院 |
院士 |
2009年 |
欧洲癌症科学院 (EACR) |
创始成员 |
2009年 |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 (NASU) |
外籍院士 |
2010年 |
以色列施耐德儿童医疗中心科学顾问委员会 |
成员 |
2010年 |
以色列癌症协会 (ICA) |
名誉主席 |
2010年 |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 |
客座教授 |
2011年 |
中国南京大学 |
化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ICBS)兼职教授、主任 |
2011年 |
弗里德里希·米歇尔生物医学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会 |
成员 |
2011年 |
俄罗斯科学院 (RAS) |
外籍院士 |
2011年 |
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亚历山大·冯·洪堡 |
研究员 |
2011年 |
世界免疫病理学组织 (WIPO) |
名誉会员 |
2011年 |
希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 |
荣誉会员 |
2012年 |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 (AACR) |
会员 |
2012年 |
格鲁吉亚变态反应学和临床免疫学协会 |
荣誉会员 |
2012年 |
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 (GNAS) |
外籍院士 |
2013年 |
中国科学院 |
外籍院士 |
2013年 |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TEFAF 肿瘤学主席 |
副教授 |
2014年 |
以色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协会 (IsrA.L.S) |
名誉主席 |
2015年 |
中国澳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学顾问委员会 |
成员 |
2016年 |
德国国家科学院 |
院士 |
参考资料: |
注:以上是部分任职
科研成就
编辑阿龙·切哈诺沃和其他两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他的研究揭示了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细胞内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疾病相关细胞过程调控以及膜受体的调控中。他的一项研究成果应用到世界第一个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治疗的蛋白酶体抑制剂药物研发和生产,并由美国一家公司成功实现市场化。他在麻省理工大学哈维·罗迪西博士的带领下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他继续研究泛素系统,并取得了其他一些重大发现。多年研究表明,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途径在细胞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系统的畸变也是导致很多病变的致病机理,包括恶性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该系统已经成为药物开发的一个重要平台。
个人生活
编辑阿龙·切哈诺沃的母亲是一位英语老师,他母亲很早就开始教他英语。他父亲是一名律师,喜欢阅读。他哥哥受父亲的影响也成为了一名律师。
荣誉奖项
编辑拉斯克奖
2000年
EMET 艺术、科学和文化奖
2002年
以色列奖
2003年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杰出科学家奖
2003年-2006年
诺贝尔化学奖
2004年
200个最伟大以色列人第31位
2005年
欧洲生化学会联合会 (FEBS) 汉斯·克雷布斯爵士奖章
2006年
波兰医学科学院医学马格努斯奖章
2007年
国际生物化学与科学联合会科学杰出贡献奖章
2011年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编辑阿龙·切哈诺沃教授长期关注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并与国内的科研院校共同培养学生,攻坚科学难题,实现全方位的合作,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他的研究在DNA修复和控制、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诺贝尔奖得主医学峰会评)
他以资深的科研与教育能力,领衔广以优秀的师资队伍;他积极参与学校招生宣讲,深入各个生源地宣介学校;他亦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知识,指引着广以学子们的发展之路。(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评)
他的成就为细胞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由此而进行的相关细胞代谢和凋亡调控机制的研究对进一步揭示生物的奥秘,以及探索一些疾病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评)
他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在生物医药理论研究方面具备精深的专业技术水平,具备丰富的新药研发经验和科研团队建设经验。(中国科学院评)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外籍院士名单与简介.中国科学院学部. [2023-10-29].
[2]Aaron Ciechanover.nobelprize. [2023-10-29].
[3]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2023-10-29].
[4]Curriculum Vitae Prof. Dr. Aaron Ciechanover.leopoldina. [2023-10-29].
[5]Professor Aaron Ciechanover.以色列癌症协会官网 . [2023-10-29].
[6]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教授参访弘法寺.弘法寺. [2023-10-29].
[7]澳门大学向诺贝尔得主切哈诺沃颁授荣誉博士学位.中国新闻网. [2023-10-29].
[8]拿下“诺贝尔化学奖”,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如今任职广东高校.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2023-10-29].
[9]诺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讲述自己的获奖之路(1).nobelsummit. [2023-10-29].
[10]27日,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诺奖医学峰会主席阿龙·切哈诺沃受邀出席2018世界生命科学大会.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官网. [2023-10-29].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vibaike.com/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