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皎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孙皎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其时曹操多次出兵攻濡须,孙皎常常赶赴抵御,号称精锐。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替代程普督夏口。黄盖和孙皎哥哥孙瑜去世后,孙皎合并了他们的部队。受赐沙羡、云杜、南新市、竟陵为封地,自己设官置吏。孙皎轻财物好施舍,善于结朋交友,与诸葛瑾关系最为友好。...

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

人物生平

编辑

初任校尉

孙皎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其时曹操多次出兵攻濡须,孙皎常常赶赴抵御,号称精锐。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替代程普督夏口。黄盖和孙皎哥哥孙瑜去世后,孙皎合并了他们的部队。受赐沙羡、云杜、南新市、竟陵为封地,自己设官置吏。

轻财交友

孙皎轻财物好施舍,善于结朋交友,与诸葛瑾关系最为友好。他委任庐江人刘靖负责下属得失的处理,江夏人李允负责一般人事的安排,广陵人吴硕、河南人张梁负责军旅大事的布置,对他们倾心相待,他们都竭心尽力。

谋取民心

孙皎曾派兵伺机抓获魏国边境守将官吏及美女,让他们把这些人送到自己这儿来。然后,孙皎让这些人更换衣服并送他们回去,同时下令说:“今日所要诛讨的是曹氏,他的百姓有什么罪?自今以后,不许攻击魏国的老弱百姓。”于是,江淮地区归附他的人很多。

上疏谢罪

孙皎曾因为小事与甘宁争吵负气,有人劝说甘宁,甘宁说:“作为人臣大家是一样的,征虏将军虽是公子,但凭什么专行侮辱人呢?我服侍明主,只应尽力效劳,以报答君主厚遇,确实不能世俗般地屈从无理之人!”孙权听说此事后,写信责备孙皎说:“自从我与北方为敌,中间已有十年了,起初与北方相对立时你还年小,现在已将近三十的人。孔子有言‘三十而立’,不只是指学习五经的事。让你统率精兵,担当大任,统领诸将于千里之外,是想你如楚国任用昭奚恤一样,扬威于北部边境,不是白白地让你放纵个人意志。最近听说你与甘兴霸饮酒,因酒醉发作,侵犯了他,他请求归属吕蒙管辖。此人虽说粗鲁豪放,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然而他总还算是个大丈夫。我亲近他,并非偏爱他。我亲近爱护他,你却疏远憎恶他,你所做的常与我的作法相背离,这样可以长久吗?居家待人以敬,行事讲求简明,就可以统治百姓;以仁爱待人,能宽容大度,就可得众人拥护。对此二事都不理解,怎么能够率统大军在远地抵御敌人、解救危难呢?你日益长大,特地授予重任,上有远方瞻望期待,下有亲兵朝夕相从,怎么可以任性地大发脾气呢?人谁无过,贵在能改,应追记从前过失,深切地进行自我责备。现特意麻烦诸葛子瑜着重强调我的心意。写这封信时,我心里颇为难过,泪随笔落。”孙皎收信后,上疏表示谢罪,于是与甘宁结下深厚交情。

后来吕蒙将要袭击南郡,孙权打算命令孙皎与吕蒙为左、右部大都督,吕蒙上疏孙权说:“如果至尊您认为征虏将军能行,就应该用他;认为我吕蒙能行,就应该用我吕蒙。过去周瑜、程普为左、右部都督,共同进攻江陵。虽说大事取决于周瑜,而程普自恃自己是沙场老将,而且都是都督,于是两人不相和睦,险些误了国家大事,这正是眼前必须引以为戒的啊!”孙权由是醒悟,向吕蒙道歉说:“让你任大都督,命孙皎为后续。”擒获关羽,平定荆州,孙皎出了大力。

去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皎去世。孙权追记他的功劳,封他的儿子孙胤为丹杨侯。孙胤死后无子,孙胤的弟弟孙晞继承了爵位,统领军队,后因有罪自杀,封地被取消。孙胤另外几个弟弟孙咨、孙弥、孙仪都作了将军,被封侯。孙咨为羽林督,孙仪为无难督。孙咨被滕胤所杀,孙仪被孙峻所害。

家族成员

编辑

父亲

孙静,东吴势力将领,武烈皇帝孙坚的弟弟。

兄弟

长兄:孙暠

次兄:孙瑜,东吴将领。

四弟:孙奂,东吴将领,封沙羡侯。

五弟:孙谦

儿子

长子:孙胤,封丹阳侯。

次子:孙晞,袭封丹阳侯,并统领军队。后来获罪自杀,封国撤销。

三子:孙咨,封侯爵,为将军、羽林督,256年被滕胤杀害。

四子:孙弥,封侯爵,为将军。

五子:孙仪,封侯爵,为将军、无难督,255年因密谋诛杀孙峻而被杀。

史书记载

编辑

《三国志·卷五十一·吴书六·宗室传第六》

人物评价

编辑

陈寿:轻财能施,善於交结。

艺术形象

编辑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孙皎是孙静的次子,当孙权准备派吕蒙袭取荆州时,曾提出以孙皎为副将,吕蒙提出这样的安排可能使行阵不睦,因此反对,孙权遂命孙皎负责接应粮草。(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三国志·卷五十一·吴书六·宗室传第六》.国学导航. [2014-03-12].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vibaike.com/1767/

Like (6)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初任校尉
  3. 轻财交友
  4. 谋取民心
  5. 上疏谢罪
  6. 去世
  7. 家族成员
  8. 父亲
  9. 兄弟
  10. 儿子
  11. 史书记载
  12. 人物评价
  13. 艺术形象
  14.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