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福晪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阮福晪(越南文:Nguyễn Phúc Thiển,1913年10月22日—1997年7月31日),原名阮福永鹁(越南文:Nguyễn Phúc Vĩnh Bột),阮福永瑞(越南文: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是启定帝独子。越南阮朝(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第13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年号保大(越南文:Bảo Đại),被称为保大帝。1913年10月22日(维新七年九月二十三日...

阮福晪(越南文:Nguyễn Phúc Thiển,1913年10月22日—1997年7月31日),原名阮福永鹁(越南文:Nguyễn Phúc Vĩnh Bột),阮福永瑞(越南文: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是启定帝独子。越南阮朝(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第13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年号保大(越南文:Bảo Đại),被称为保大帝。

人物生平

编辑

早期生活

1913年10月22日(维新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在顺化皇城,奉化公阮福宝嶹和府妾黄氏菊的独生子出生,满月时由维新帝赐鸟字部起名,名阮福永鹁。

当时的越南被分为安南保护国(中圻)、东京保护国(北圻)和交趾支那殖民地(南圻),是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一部分。1916年,阮福宝嶹在法国殖民政府的扶植下成为大南皇帝,更名为阮福晙,年号启定(Khải Định),称启定帝。

1916年6月(启定元年五月),阮福永鹁作为“皇长子”,改从帝系玉字部起名,被赐名阮福永瑞(越南文: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1922年5月15日(启定七年四月初二日),阮福永瑞受封为“东宫皇太子”,年仅9岁。随后,他被启定帝送往法国留学(启定帝承诺阮福永瑞将长期留在法国接受欧洲教育),由前中圻钦使让·弗朗索瓦·欧仁·夏尔(Jean François Eugène Charles)夫妇来照顾,在巴黎孔多塞中学上学。

阮福晪

小时候在顺化

大南皇帝(1925年-1945年)

登基为帝

1925年11月6日,启定帝病逝,此时阮福永瑞仍在法国,法国殖民政府与顺化朝廷签订1925年11月6日公约,对顺化朝廷的权力做出较大限制,仅保留一些表面上的权利,比如举行仪式,其余政治事务交由法国驻地最高长官处理。1926年1月8日,12岁的阮福永瑞回到顺化皇城,顺利登基,成为阮朝第13任大南皇帝,更名为阮福晪,年号保大,称“保大帝”。同年3月,保大帝回到巴黎继续留学,并在1930年开学后,进入巴黎政治学院学习。

阮福晪

保大帝登基

法国留学

保大帝在法国留学期间,由辅政亲臣尊室䜣摄政,代理皇帝的一切政务,辅政府长阮有排执掌顺化朝廷。1930年末,越南朝廷催促保大帝尽快回到顺化皇城,主要的理由是按照越南的标准,保大帝即将成年,法国若不将他送回,将有篡夺权力的嫌疑。当时的越南正面临安沛起义和苏维埃运动。1930年2月,驻守安沛的法国殖民军越南士兵在与越南民族主义党的合作下,发动了武装暴动,随后红河三角洲地区进一步爆发零星战斗,但都被法国迅速镇压。另一边,安南北部开始爆发一系列起义、罢工和示威活动,以义安、河静两省的苏维埃运动规模最大,直到1931年夏才被彻底镇压。在此背景下,面对越南朝廷的催促,法国人以越南的政治局势不稳,不利于新统治者政权的建立为由,提出保大帝至少还应再留学两年,保大帝也表明他在1932年底前不会返回越南。

随后,法国人和各种媒体对保大帝的回归进行了大力宣传,越南人对此充满期待。法国殖民地部长保罗·雷诺在1931年的会议上,呼吁越南人支持保大帝,声称“你们的国家,在保大帝回归后,将迎来历史上最伟大的辉煌”。

返越亲政

1932年9月6日,19岁的保大帝回到越南, 于9月10日开始亲政,并接连访问了安南各省,包括清和(1932年11月)和南部省份(1933年2月),目的是提高长期不在越南的皇帝的知名度。

1933年5月,保大帝改组内阁,将原内阁的官员降职,提拔了一批年轻官员进入新内阁。接下来的几个月,保大政府不断尝试进行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立法,主要涉及行政、教育和司法系统。但很快,其工作节奏和势头被打断,担任新内阁吏部尚书的吴廷琰(Ngô Đình Diệm)突然请辞,据称是不满于越南政府的现状,他于1933年7月中旬正式向保大帝递交辞职信,这对新政府的运作造成了阻碍。

1934年1月,法属印度支那总督皮埃尔·帕基耶(Pierre Marie Antoine Pasquier)(博稽)在访问法国时亡于飞机失事,保大帝失去了一个积极支持和帮助新政府改革的人物,而下一任总督欧仁·让·路易·勒内·罗班(Eugène Jean Louis René Robin)推动政治改革的积极性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推进,改革的势头明显放缓。之前的一系列改革和立法也未能给越南的现状带来重大改变。

接下来的5年里,保大帝向法属印度支那总督乔治斯·卡特鲁和让德句所提的改革方案,均没有得到支持。 保大帝意识到,越南政权仍然处于法国殖民政府的控制之下,他自己并没有多少实权,而失去了法国驻地长官的支持,改革几乎停滞。保大帝感到失望,他开始频繁旅行,热衷于在森林里打猎。

越南皇帝(1945年)

成立越南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1939年9月3日,法国对德国宣战。10天后,保大帝提交了一项四点改革,意图减少法国对越南政府的控制,但时任法属印度支那总督乔治·卡特鲁(Georges Catroux)并未接受。

1940年6月,巴黎沦陷,法国被德国打败,6 月 20 日,由于印度支那的军事力量薄弱,卡特鲁迫于日本的施压,关闭了中国与东京边境,禁止运输任何战争物资。同时,日本派遣军队到越南,封锁中越边境。随后,法国殖民地与日本签署的一系列协议,逐步加强了日本对印度支那的军事和经济控制。

从1940年6月到1945年3月,战时的印度支那,一直处于日本军事与法国殖民政府共存的状态,直到1945年3月9日晚,日本突然发动“三九政变”,法国在印度支那向日本投降,法国殖民政府解体。

1945年3月11日,保大帝在顺化皇城太和殿与日本大使横山(Yokoyama)会晤后,立即公开废除1884年与法国的《第二次顺化条约》,并发布《独立宣言》,宣布越南独立,加入以日本为首的“大东亚共荣圈”,保大帝成为“越南皇帝”。

不久,保大政府的大部分官员都辞职离开了内阁,包括范琼。保大帝要求日本人联系身在西贡的吴廷琰,想要请他重新回到顺化,但是日本人却说无法联系到他。同年4月,在保大帝和日本的同意下,居住在新加坡的陈仲金赶回越南,出任内阁首相,随后陈仲金内阁进行大规模官员调整,并开始尝试改革。但很快,他们意识到政治决策权已被日本人主导。日本令一名官员取代原先的法国总督,分别任命三名日本顾问管理越南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三个地区,越南的内政均需“征求”日本顾问意见。此外,这一时期的越南帝国只包括安南和北部地区,保大帝多次请求日本将南部重新纳入越南领土,但都遭日本以其战略价值太大为由拒绝。再加上内阁未设有国防部,越南的大部分政治权威和军事安全都依赖于日本。

退位

从1945年3月开始,越南处于动荡之中,日本人忙于抵御英美盟军的进攻,越南政府面对饥荒等问题难以控制局势,唯有越盟发展势头迅猛。当时由于恶劣的天气、法国和日本的政策、盟军轰炸印度支那造成交通中断等复杂原因,越南北部三角洲地区发生严重的饥荒。越南帝国刚成立就面临如此挑战,尽管保大帝和陈仲金内阁试图解决问题,也仅带来部分缓解,截至 6 月 7 日,有超过 200 万受害者死亡。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盟军无条件投降,越南帝国由于之前的亲日行为而变得岌岌可危。越盟趁机采取行动,准备夺取越南政权,八月革命爆发。保大帝试图自救,他向盟军领导人(杜鲁门总统、英国国王、蒋介石、戴高乐将军)去信,请求承认越南的独立性,但都没有得到答复。同时,越南政府于8月17日发布公告,号召越南人民保卫越南帝国的独立地位。

然而事态的发展十分迅速,8月19日,胡志明领导的越盟控制了河内,并成立临时革命政府。越盟呼吁全民起义,要求保大帝退位。8月25日,保大帝下诏退位,声明在此关键时刻“团结就是生命,分裂就是灭亡”。8月29日,越盟代表来到顺化。8月30日大东亚时间下午7点(即如今的越南时间下午5点),在顺化皇城午门前,保大帝在万民前正式举行退位仪式,亲自将象征军事力量的国玺和宝剑交给越盟代表陈辉燎(Trần Huy Liệu)、阮良朋(Nguyễn Lương Bằng)和瞿辉瑾(Cù Huy Cận)。他在演讲时宣称"愿做独立国之民,不做奴隶帝王"。保大帝退位后,改回了加冕前的名字阮福永瑞,携家眷迁往安定宫(曾为皇室夏宫),阮王朝至此终结。

加入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年9月2日,保大帝随越盟代表团前往河内,而同天,在河内巴亭广场越南独立大典上,胡志明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保大帝成为“首位公民”。9月11日,胡志明发布第23号法令,任命保大帝为越南民主共和国“最高顾问”。1946年1月6日,越南举行全国国会选举,成立临时联合政府,保大帝当选越南民主共和国第一届国民议会代表。

第一次流亡

日本投降后,越南处境艰难,新成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面临着西方盟军的压力。1946年3月6日,为换取法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合法性,胡志明与法国签订了“三六协议”,同意法国重回越南。

在成为“最高顾问”的最初几个月里,保大帝自认为虽受到良好待遇,但与国家事务相隔绝,并称议会代表的当选也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1946年3月16日,保大帝随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出访中国重庆,随后他与代表团分开,先前往昆明,再到了英属香港。从1946年9月到1947年底,保大帝一直定居于香港,住在香港浅湾寓所(即浅水湾道4号),1948年则移居法国。

关于保大帝离开河内的原因,他声称是自己主动离开,但有报道称他是被胡志明派出去执行任务,并且他在到达香港之后,被要求以观察员的身份留在香港。

宣布复出

在保大帝流亡期间,越南与法国开始了复杂的冲突。自1946年6月至9月,胡志明与法国代表多次进行商谈,但都以失败告终。法国与越南的关系恶化,却宣布愿意与越南的“真正代表”(指保大帝)谈判。越南的部分政治力量也因此成立了统一战线,以支持保大帝与法国进行越南独立的谈判。

为了与胡志明政府抗衡,法国印度支那高级专员达尚礼(Thierry d’Argenlieu)在回到越南之初,就期望恢复越南君主制,在计划受阻(保大帝已经加入越南民主共和国,且保大帝的长子阮福保隆拒绝称帝)之后,在南圻扶植建立了“南圻自治共和国”(1946年6月),阮文清为临时政府总理。南圻于是独立于安南与东京之外。

1947年1月14日,达尚礼请求巴黎考虑复建君主制,同时派遣使者去往香港会见保大帝,但保大帝谨慎以对。在法国使者和越南统一战线的劝说下,保大帝在7月表示会考虑重回越南。南圻自治共和国以保大帝非自愿退位,其皇帝身份还在为由,为他返越造势。9月9日,保大帝邀请越南代表在香港召开政治会议,寻求越南统一和独立,随后与法国谈判。9月18日,保大帝发表《告越南国民书》,在“顺天”“应人”(即争取越南独立自由,符合越南人民期盼)的态势下宣布复出,表示“顺应国民之要求,担任国民所委托之任务,并准备与法国当局接洽之一切”。

同年12月7日,保大帝与法国特使波拉埃(Emile Bollaert)签署《下龙湾初步协定》,双方达成越南独立的共识,但法方并没有明确定义“独立”的含义,也没有将实际权力移交越南。该协议遭到了吴廷琰和统一战线其他政治家的批评,原因是该协议规定的越南独立性之受限,语义之模糊。在签完《下龙湾初步协定》后,保大帝回到香港,而在面对众多政客批评时,保大帝结束了与法国的谈判,前往欧洲度过了4个月。

1948 年 1 月,保大帝在瑞士日内瓦会见波拉埃,波拉埃试图说服保大帝返回越南继续谈判,并组建政府。保大帝表示,《下龙湾初步协定》只是进一步谈判的基础,如果不补充给予越南独立的保证,他就不会回国,而法国几乎没有做出实质性让步。随后他去了戛纳、巴黎,最后回到香港。

越南国长(1949年-1955年)

越南建国

法国与南圻自治共和国一直未放弃劝说保大帝出面组建中央政府,以取代胡志明政府。1947年10月阮文春(Nguyễn Văn Xuân)当选南圻自治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理后,多次前往香港,与保大帝商讨越南政治局势。1948年4月24日,阮文春再次去往香港会见保大帝,请求成立越南临时政府,保大帝于5月15日电函阮文春,同意成立临时政府。5月27日,“越南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吴廷琰被邀请领导新政府,但他并未接受。阮文春成为“越南临时中央政府”总理。

1948年6月5日,保大帝回到越南,再次与波拉埃签署《下龙湾协定》,双方约定法国承认越南独立,越南加入法兰西联盟。由于法国在三圻(越南之北、中、南三部)统一问题上未明确,延迟至1948年8月19日,法国才批准《下龙湾协定》。《下龙湾协定》签署完毕后,保大帝就再次前往欧洲,并于8月25日告知波拉埃,如果没有得到法国对越南独立的充分保证,他不会返回越南。

1949年3月8日,保大帝和法国总统樊尚·奥里奥尔(Vincent Auriorl)签署"爱丽舍协定(Elysees Agreement)",约定在法国联盟内建立越南国,法方允许越南获得“有条件之统一”及“有限度之独立”,法方同意将南圻、岘港、海防等地交还,但越南需加入法兰西联盟,若法越关系变更,南圻将自动成为法国殖民地,并且越南国的经济、外交、军事等权力受法国限制。4月23日,法国通过三圻统一案(南圻自治共和国回归越南),保大帝随后回到越南西贡。

越南国长

1949年6月14日,保大帝在西贡宣布临时统治越南国,他表示,为了获得合法的国际地位,他将继续保留“皇帝”称号,暂时总揽越南事务。7月1日,越南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根据第1-CP号令,任命保大帝为“越南国长”。

越南国临时政府建立之初,并未立即得到承认,直到1950年2月,越南国才得到美、英、苏等多个国家承认。当时,越南民族主义者中的第三势力(中立于法国和越盟)对保大政权饱有质疑。民族主义者吴廷琰认为"爱丽舍协定"有碍越南的自立。

为支持印度支那与越盟的斗争,1950年5月11日,美国正式公开对印度支那的技术和经济援助计划,向其提供军事设备和资金。同年12月8日,法国与保大政府签署协议,法国给予越南军事援助,建立一支独立的越南军队,但军队的大多数军官和士官都是法国人。

然而,美国对保大政权充满忧虑。1952年6月2日,阮文心(Nguyen Van Tam)接任总理,他曾对南圻叛军进行残酷镇压,这一任命使得保大帝的声望受到冲击。1952年7月30日,美国大使希斯( Donald Read Heath)呈送国务院的调查报告指出,保大帝每月支领印度支那币(piasters)由开始的400 万元(时约 20 万美元)提升至700 万印支币。希斯认为,若保大帝收入丰厚、投资海外地产之事被披露,将对保大政权造成致命打击。此外,自保大帝重新掌权后,他向越南人民承诺将召开国民大会,由选民选举市议会和村议会,再由后者选举省议会,最后选举国民议会,但是在1953年1月和6月的两次地方选举中,却排除军人、妇女投票,且对居住条件做了严格规定,大大限制了合格的选民数量。

1953年8月,保大帝离开越南前往法国。同年12 月 1 日,胡志明提出停战谈判,保大帝与美国大使希斯进行会谈,并拒绝了停战谈判的提议。1954 年 5 月 7 日,法军在越南奠边府战役中向胡志明领导的越盟投降,越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5月8日,日内瓦会议开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与会者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越盟和保大政府等,美国向法国提出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预。7月21日,日内瓦协议正式发布,以北纬17度线为边界,暂时将越南被划分为南北两部分,为期2年,直到1956 年 7 月举行全国选举,以决定统一后的越南政府。10月,最后一支法国军队离开河内,同时胡志明控制了北越,越南国则统治南越。

被吴廷琰推翻

虽然担任“越南国长”,但保大帝大部分时间都在法国度过,政治事务多交予保大政府官员。随着保大政权越来越不受欢迎,1954 年 6月,在南越民族主义阵营的压力下,保大帝任命吴廷琰为总理。吴廷琰上任后,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分别进行了两次政府改革,包括整顿教派,罢免南越军队參谋总长阮文兴(Nguyen Van Hinh)等。保大帝于1955 年 4 月曾下令解除吴廷琰军事控制权,却无法生效。

1955 年5月5日,支持吴廷琰的全国政治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解散保大政权,解除保大帝职权,建立临时政府。6 月 15 日,“越南皇室会议”解除保大帝国长职务,并要求吴廷琰就任越南共和国首任总统。7月7日,吴廷琰宣布将举办一场是否罢免保大帝的全民投票,并于10月6日公布将投票日期定为10月23日。

当时的保大帝身处法国,难以在越南媒体上发声。10月13日,保大帝在戛纳对公投公告作出回应,他指责吴廷琰阻碍南越和北越的和平统一,恳请越南人民勿要支持不利于和平事业的公投活动。10月18日,保大帝发文罢免吴廷琰的总理职位,但也无法阻止吴廷琰继续全民公投的步伐。

10月23日公投当天,吴廷琰得票率达到98.2%,保大帝身处法国未能出席。10月26日,吴廷琰宣布罢免保大帝,正式成立“越南共和国”。

第二次流亡

1955年被罢免后,保大帝再次流亡法国,在戛纳、阿尔萨斯、巴黎等地居住过。来到法国后,他的财产陆续耗尽,最后只靠领取法国政府的津贴度日。 1963年,他的妻子南芳皇后去世。1972年,他与第二任妻子莫尼克·玛丽·欧仁·博多同居。

保大帝在流亡期间,对越南的事务参与甚少。1972年,他在法国公开发表声明,呼吁越南人民实现民族和解,称“现在是结束自相残杀的战争,最终恢复和平与和解的时候了”。1982年,保大帝首次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他视察佛教寺院,还对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的美国越南裔社区进行了民意调查。1988年,保大帝皈依天主教,取名为让-罗伯特(Jean-Robert)。

逝世

保大帝在法国巴黎度过了晚年生活。1997年7月31日,保大帝在巴黎的圣宠谷军事医院去世,享年83岁,是阮朝最长寿的皇帝。8月6日,保大帝的葬礼在巴黎的圣皮埃尔·德夏乐教堂举行,灵柩被埋葬在帕西公墓,没有庙号、谥号、陵号。

阮福晪

保大帝王墓

为政措施

编辑

废除旧习

1932年9月10日,保大帝归越亲政之后,首要的改革就是废除那些宫廷礼仪和束缚思维的繁琐旧习。保大帝废除了三跪九叩等礼仪,改成举行仪式时,臣民不必跪拜,可以抬头看着皇帝,与皇帝握手。保大帝致力于消除朝廷中的贿赂行为,并改革官位的的继承规则;此外,还减少一些新奇无用的饰品,摒弃年长者留长指甲、长胡须的习惯等。

改组内阁

1933年5月2日,在法国印度支那总督皮埃尔·帕基耶(博稽)的支持下,保大帝宣布改组整个内阁,并发布敕令说明这个行为的动机。保大帝将机密院大臣阮有排、武濂、 尊室檀、范燎、王赐大等年长官员降职,同时将内阁由原来的七部改设为五部,并提拔了5位来自学术界和行政界的的年轻官员进入新内阁,包括吴廷琰(任吏部尚书)、范琼(任国民教育部尚书)、蔡文瓒(任工作美术和礼仪部尚书)、裴鹏(任司法部尚书)、胡得恺(任财政和社会救济部尚书)。

保大帝认为越南政府内部普遍缺乏组织和效率,并于1933年5月25日发布了一道敕令,界定了每位尚书和整个政府的权力和职责,他将皇帝的权力分为了三类:司法权力、行政权力和财政权力。

出台立法

继改组内阁之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保大帝带领下的新政府不断尝试,出台了一系列立法,试图解决行政、教育、司法系统中的问题。7月的第1周,保大政府颁布了三项立法,涉及人民代表院(the Chambre des représentants du peuple)、官僚制度(the mandarinate)和刑法(the penal code);7月22日,保大政府颁布了一项关于安南教育的法令,其中包括将某些学校教育的责任归属权归还越南。

在1933年5月到1934年的这一时期,据统计,新内阁中最活跃的是范琼领导的国民教育部和财政部,共颁布了 86 项官方法令,内政部和司法部各颁布了约40项,工程/艺术/礼部也颁布了约 40 项。

个人作品

编辑

《Con rồng An Nam(安南之龙)》是保大帝的政治回忆录,记录了他的生活,从出生,留学,成为皇帝,斗争,到流亡生命的尽头。

人物评价

编辑

作者丹尼尔·格兰德莱门特(Daniel Grandclément)在Bảo Đại - hay những ngày cuối cùng của vương quốc An Nam中评价保大帝以极其奢华、奢侈的生活闻名,他精通各种享乐活动和贵族运动,却不知如何当好一个皇帝。他似乎相信“在法国殖民政府下的独立”与物质条件一样容易实现。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举动就是退位,他用一句话被载入史册:“宁做自由国之民,不做奴隶国帝王。”

胡志明在1948年3月面对国际记者时,对保大帝将与法国合作组建政府的流言进行评价:“永瑞是越南政府的顾问,在越南政府同意之前,他不能谈判或采取行动……除了叛徒,没有人会接受法国统治,永瑞也不会接受。”

胡志明在1949年4月3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评价:“永瑞带着一万名法国远征军回来,是为了杀死更多的越南同胞。法国殖民主义者的阴谋是在越南重新建立奴隶制。永瑞是法国殖民主义者的走狗,是叛徒。”

记者梅里·布隆伯格(Merry Bromberger)在巴黎日报里评价:“如果你想在香港见到保大帝,你只需要去香港十四家夜总会,比在英国酒店找到他还要容易。”

记者菲利普·谢农(Philip Shenon)在纽约时报报道保大帝去世时评价:尽管最初越南民族主义者希望保大帝能够成为越南独立的先驱,但他经常被视为其他政权的傀儡——先后分别是法国殖民政权、日本占领者、胡志明政府、法国。

家族成员

编辑

祖父母

阮福昪(越南语:Nguyễn Phúc Biện)(1864年2月19日—1889年1月28日):原名阮福膺豉,越南阮朝第9任皇帝,1885年—1889年在位,年号同庆,为同庆帝。

杨氏熟(越南语:Dương Thị Thục)(1868年4月18日-1944年9月17日):恩封富国公杨光向之女,阮朝同庆帝的侧室,启定帝的生母,启定八年(1923年)十月,加徽号坤仪皇太后。

生父母

阮福晙(越南语:Nguyễn Phúc Tuấn)(1885年10月8日—1925年11月6日):原名阮福宝嶹,同庆帝与和嫔杨氏熟的长子,越南阮朝第12任皇帝,1916年-1925年在位,年号启定,为启定帝。

黄氏菊(越南语:Hoàng Thị Cúc)(1890年1月28日-1980年11月9日):原为奉化公府妾,怀上保大帝后,先后被封为惠嫔、惠妃、厚妃。保大帝亲政后,被尊为端徽皇太后,又被尊称为慈宫皇太后和德慈宫。

后宫

保大帝在婚姻上宣布实行一夫一妻制,然而他的一生中,除了2位正妻,还有不少情妇:

南芳皇后

阮有氏兰(越南语:Nguyễn Hữu Thị Lan)(1913年11月14日-1963年9月15日):出生于交趾支那鹅贡省,1934年(保大九年)成为保大帝的正妻。她是阮朝第二位君主在位时就受封的皇后,也是唯一一位大婚后就立即被封为皇后的后妃,与保大帝生有2子3女。

泰芳皇后

莫尼克·玛丽·欧仁·博多(法语:Monique Marie Eugene Baudot)(1946年4月30日—2021年9月27日):法国人,出生于法国洛林,1969年在工作时与保大帝第一次见面,1972年结婚,获赐“皇妃”称号。1997年,保大帝过世后,她被称为“泰芳皇后”,是保大帝的第二任正妻,无子女。

情妇

裴梦蝶(越南语:Bùi Mộng Điệp)(1924年6月22日-2011年6月26日):北宁省人,1945年与保大帝相爱,育有2子1女。

黎氏飞映(越南语:Lê Thị Phi Ánh)(1925年6月24日-1986年12月15日):越南人,出生于顺化,1949年与保大帝认识,育有1子1女。

李丽荷(1920年-1998年):太平省人,河内舞女,与保大帝在河内相识。

黄小兰(Jenny Woong):香港舞女,中法混血,保大帝流亡香港时与她结识。1949年,保大帝返回西贡后,将她接到越南生活,育有1女。

维琪(Vicky):法国舞女,育有1女。

克莱门特(Clément):法国舞女。

子女

皇子

阮福保隆(Bảo Long)(1936年1月4日-2007年7月28日):东宫皇太子,生母为南芳皇后,1939年3月7日受封皇太子。

阮福保陞(Bảo Thắng)(1943年12月9日-2017年3月15日):生母为南芳皇后,定居在法国。

阮福保恩(Bảo Ân)(1951年11月3日-):生母为黎氏飞映,定居加州威斯敏斯特。

阮福保隍(Bảo Hoàng)(1954年-1955年):生母为裴梦蝶,1岁时去世,早殇。

阮福保山(Bảo Sơn)(1957年-1987年):生母为裴梦蝶,在日本去世,享年30岁。

公主

阮福芳梅(Phương Mai)(1937年8月1日-2021年1月16日):生母为南芳皇后,定居在法国。

阮福芳莲(Phương Liên)(1938年11月3日-):生母为南芳皇后,定居在法国。

阮福芳蓉(Phương Dung)(1942年2月5日-):生母为南芳皇后,定居在法国。

皇女

阮福芳草(Phương Thảo)(1946年6月4日-):生母为裴梦蝶,定居在法国。

阮福芳明(Phương Minh)(1949年1月15日-2012年11月19日):生母为黎氏飞映,在法国结婚定居,后离婚,于1975年4月返回西贡探望母亲被困,后被资助移居美国,于2012年去世。

阮福芳安(Phương An)(1955年-):生母为黄小兰,定居在美国夏威夷。

阮福芳慈(Phương Từ)(1955年-):生母为维琪,定居在法国。

影视形象

编辑

保大帝在2004年被越南电视剧《皇廷晚钟》(Ngọn nến Hoàng cung)搬上了电视萤幕,导演为阮国雄(Nguyen Quoc Hung),保大帝饰演者为黄英团(Huỳnh Anh Tuấn)。

阮福晪

《皇廷晚钟》

剧照

注释

编辑

展开[a]

日本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后,从1945年4月1日起,印度支那地区沿用东京时区(UTC+09:00)。

[b]

八月革命后,保大退位,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统一政府上台,宣布从1945年9月1日24:00起,采用UTC+07:00为官方时间。

[c]

保大帝退位后,改回原名“阮福永瑞”。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Pearson, Richard. Bao Dai, Former Emperor of Vietnam, Dies[N]. The Washington Post, 1997-08-02[2023-11-28].

[2]卷二十六[M]. // 胡得忠,高春育. 大南寔录正编第六纪附编. 1922: 1.

[3]卷一[M]. // 范琼. 大南寔录正编第七纪. 1939: 1.

[4]VIETNAM: The Nguyen Phuoc Dynasty GENEALOGY.The Royal Ark: Royal and Ruling Houses
of Africa, Asia, Oceania and the Americas. [2023-11-12].

[5]大南保大十九年歲次甲申協紀曆.Digital collections of the Vietnamese Nôm Preservation Foundation. [2023-11-12].

[6]卷七[M]. // 范琼. 大南寔录正编第七纪. 1939: 1.

[7]Oscar Chapuis. The Last Emperors of Vietnam: From Tu Duc to Bao Dai [M]. America: Greenwood Press, 2000: 27.

[8]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95-100,175.

[9]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200-209.

[10]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531-539.

[11]Oscar Chapuis. The Last Emperors of Vietnam: From Tu Duc to Bao Dai[M]. America: Greenwood Press, 2000: 152-172.

[12]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The end of the Vietnamese monarchy[M]. Yale Univ Southeast Asia Studies, 1993: 1.

[13]Trần Trọng Kim. Việt Nam Sử Lược Quyển 2[M]. 1971: 198.

[14]Alberti, Jean Baptiste. L'Indochine d'autrefois et d'aujourd'hui[M]. Paris: Société d'éditions géographiques, maritimes et coloniales, 1934: 498.

[15]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62.

[16]Bảo Đại. Con Rồng Việt Nam[M]. Nguyễn Phước Tộc Xuất Bản, 1990: 30-50.

[17]莲亭扶光郡公小史[M]. 1940: 1.

[18]Patricia M. Pelley. Postcolonial Vietnam: New Histories of the National Past 2002[M]. 2002-11: 199-200.

[19]Martin Bernal. THE NGHE-TINH SOVIET MOVEMENT 1930–1931[J]. Past & Present, 1981-08-01, 92(1): 148-168.

[20]Letter from Resident Supérieur LeFol to the Governor General[J]. Continuité, 1930-11-19: 34-41.

[21]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100-101.

[22]Sessions du Haut Conseil Colonial. Indochine: Section d'Outre-Mer des Archives Nationales, 1913-05-18: NF,54/631.

[23]MARQUIS (Edouard). Un grand colonial: Pierre Pasquier, 1928-1934[M]. Saigon, Testelin, 1934: 51-57.

[24]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107-108.

[25]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112-113.

[26]Edition Spéciale Mensuelle[J]. Journal Officiel de l'indochine Francaise, 1933-07: 373-381.

[27]Rapport sur l'activite politique et administrative du gouvernement annamite (ler Mai 1933-25 Juillet 1934). Indochine: Section d'Outre-Mer des Archives Nationales, 1934: NF, 330/2664.

[28]Letter from Pasquier to Reynaud. Indochine: Section d'Outre-Mer des Archives Nationales, 1933-07-22: NF,368/2940.

[29]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141-142.

[30]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143-149.

[31]Bảo Đại. Con Rồng Việt Nam [M]. Nguyễn Phước Tộc Xuất Bản, 1990: 34-36, 57-62, 69-72.

[32]Oscar Chapuis. The Last Emperors of Vietnam: From Tu Duc to Bao Dai[M]. America: Greenwood Press, 2000: 28.

[33]Georges Catroux . Deux actes du drame indochinois: Hanoï : juin 1940 - Dien Bien Phu : mars-mai 1954[M]. French Edition. Plon, 1959-01-01: 100.

[34]Paul Isoart. Aux origines d'une guerre: l'indochine Française (1940-1945)[M]. in Paul Isoart ed..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France, 1982: 4.

[35]Philippe Devillers. L'histoire du Vietnam de 1940 -952[M]. Paris: Seuil, 1952: 81-83.

[36]Jean Decoux. A la barre de l'indochine[M]. Paris: Plon, 1949: 157-166.

[37]Masaya Shiraishi. La presence japonaise en Indochine(1940-1945)" .L'Indochine Frangaise. pp. 227-232[M]. in Isoart ed. 1982: 227-232.

[38]Kiyoko Kurusu Nitz. Japanese Military Policy towards French Indochina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Road to the Meigo Sakusan[J]. 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83, 14(2): 337-341.

[39]THIÊN PHƯƠNG. Nhận thức lại" hay xuyên tạc và phủ nhận lịch sử ?[N]. Báo Nhân dân, 2015-03-12

[40]Nguyễn Ngọc Phách. Chữ Nho và đời sống mới[M]. Tổ-hợp Xuất-bản Miền Đông Hoa-kỳ, 2004: 525.

[41]Hoàng Xuân Hã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1987-11-11: 106.

[42]Vu Ngu Chieu. The Other Side of the 1945 Vietnamese Revolution: The Empire of Viet-Nam (March-August 1945)[J].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1986, 45(2): 300-303.

[43]Peter A. Pull. Nước Mỹ và Đông Dương-Từ Roosevelt đến Nixon.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Thông tin lý luận, 1986: 23.

[44]Huynh Kim Khanh. Vietnamese Communism 1925-1945[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2: 249-289.

[45]Vu Ngu Chieu. The Other Side of the 1945 Vietnamese Revolution: The Empire of Viet-Nam (March-August 1945)[J].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1986, 45(2): 297-298, 307-308.

[46]Bảo Đại. Con Rồng Việt Nam[M]. Nguyễn Phước Tộc Xuất Bản, 1990: 186-188.

[47]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222-223.

[48]Peter Worthing. Occupation and Revolution: China and the Vietnamese August Revolution of 1945 (China Research Monograph)[M]. Univ of California Inst of East, 2001: 52.

[49]Huynh Kim Khanh. Vietnamese Communism 1925-1945[M].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2: 322-326.

[50]Chính phủ lâm thời nước Việt Nam dân chủ cộng hòa
[J]. Việt Nam Dân quốc Công báo, 1945-09-29, (1): 13.

[51]Dương Phước Thu. Về thời khắc vua Bảo Đại thoái vị[J]. Tạp chí Sông Hương, 2022-09-27, T.09-22(403). [2023-12-08].

[52]安定宫.越通社. [2023-12-07].

[53]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225-226.

[54]M. Hồi ký của Phạm Khắc Hòe: "Từ Triều đình Huế đến chiến khu Việt Bắc". Nhà xuất bản Thuận Hoá, 1987: 1.

[55]八月革命史: 一九四五年[M]. 越南外文出版社, 1972: 102.

[56]Thông tin chi tiết đại biểu quốc hội khóa I Nguyễn Vĩnh Thụy.QUỐC HỘI NƯỚC 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 ĐẠI BIỂU QUỐC HỘI CÁC KHÓA. [2023-11-13].

[57]Jessica, M. Chapman. . Cauldron of Resistance: Ngo Dinh Diem, the United States, and 1950s Southern Vietnam[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3: 31.

[58]David G. Marr. Vietnam 1945: The Quest for Power[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 205.

[59]Bảo Đại. Con Rồng Việt Nam[M]. Nguyễn Phước Tộc Xuất Bản, 1990: 144-145.

[60]Biên bản Hội đồng chính phủ ngày 8 và ngày 11 tháng 3 năm 1946. lưu trữ tại Bảo tàng Hồ Chí Minh., 1946

[61]Bảo Đại. Con Rồng Việt Nam[M]. Nguyễn Phước Tộc Xuất Bản, 1990: 153-156.

[62]Nghiêm Kế Tổ. Việt Nam Máu Lửa[M]. 1954: 95.

[63]Peter Worthing. Occupation and Revolution: China and the Vietnamese August Revolution of 1945 (China Research Monograph) [M]. Univ of California Inst of East, 2001: 170.

[64]U.S. Involvement in the Franco-Viet Minh War, 1950-1954[J]. The Pentagon Papers, 1971, (Chapter 2): Section 1, pp. 53-75.

[65]Oscar Chapuis. The Last Emperors of Vietnam: From Tu Duc to Bao Dai[M]. America: Greenwood Press, 2000: 144-145.

[66]Devillers P. Histoire du Viêt-Nam de 1940 à 1952[M]. 1952: 399.

[67]Archimedes L.A Patti. Why Vietnam[M]. Nhà Xuất bản Đà Nẵng, 2008: 644.

[68]INDO-CHINA DECISION TOMORROW[N]. The Straits Times, 1947-09-09

[69]Oscar Chapuis. . The Last Emperors of Vietnam: From Tu Duc to Bao Dai[M]. America: Greenwood Press, 2000: 152-153.

[70]Dương Kiền. Việt Nam thế kỷ 20 biên niên sử[M]. Tiếng Quê Hương, 2005: 57.

[71]Devillers P. Histoire du Viêt-Nam de 1940 à 1952[M]. 1952: 418-423.

[72]Bảo Đại. Con Rồng Việt Nam[M]. Nguyễn Phước Tộc Xuất Bản, 1990: 187-203.

[73]Archimedes L.A Patti. Why Vietnam[M]. Nhà Xuất bản Đà Nẵng, 2008: 648-649.

[74]Hammer, Ellen. The Struggle for Indochina1940-1955: Vietnam and the French Experience[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214-228.

[75]Buttinger, Joseph. Vietnam: A Political History.[M].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1968: 307.

[76]Europa Publications. The Far East and Australasia[M]. 53rd edition. Routledge, 2021: 4.

[77]Bảo Đại. Con Rồng Việt Nam[M]. Nguyễn Phước Tộc Xuất Bản, 1990: 155.

[78]Franchini, Philippe. Les Guerres d'Indochine : des origines de la présence française à l'engrenage du conflit international[M]. 1988: 396-407.

[79]Bao Dai Is Proclaimed As Emperor of Viet Nam[N]. The Newyork Times, 1949-06-15

[80]Lý Nhân Phan Thứ Lang. Giai thoại và sự thật về Bảo Đại, vua cuối cùng Triều Nguyễn[M]. Nhà xuất bản Văn Nghệ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2006: 229,287.

[81]ASBO. Trial of Strength in Indo-China: The Bao Dai Experiment[J]. The World Today, 1950: 127-138.

[82]Hess, Gary R. The first American commitment in Indochina: The acceptance of the “Bao Dai solution”, 1950[J]. Diplomatic History, 1978, 2(4): 331-350.

[83]Smith T O. Consequences, January–June 1950[M]. // Britain and the Origins of the Vietnam War: UK Policy in Indo-China, 1943–50.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07: 132-158.

[84]Miller, Edward. Vision, Power and Agency[M]. 2008: 142.

[85]O'Sullivan C H.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and the First Indochina War, 1947-1959[J]. Air Power History, 2007, 54(3): 45.

[86]Spector, Ronald H. Advice and Support: The Early Years, 1941–1960[M]. United States Govt Printing Office, 1983: 134.

[87]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1952) “The Ambassador at Saigon (Heath) to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M]. //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2-07-30: 227-230.

[88]Scigliano R G. The Electoral Process in South Vietnam: Politics in an Underdeveloped State[J]. Midwest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1960, 4(2): 138-161.

[89]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544.

[90]Bao Dai Rejects Ho Offer[N]. SINGapore Standard, 1953-12-02

[91]Windrow M. French Defeat in Vietnam[M]. Hachette UK, 2011: 29.

[92]Césari L. La menace d'intervention militaire américaine pendant la conférence de Genève et la stratégie des États-Unis (1954)[J]. Vingtieme siecle, 1989: 3-20.

[93]Randle R F. Geneva 1954. The settlement of the Indochinese war[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5: 338-340.

[94]Logevall, Fredrik . Embers of War: The Fall of an Empire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s Vietnam[M]. Random House, 2012: 617-618.

[95]Crozier B. The Diem Regime in Southern Vietnam[J]. Far Eastern Survey, 1955, 24(4): 49-56.

[96]Chapman, Jessica M. Cauldron of Resistance: Ngo Dinh Diem, the United States, and 1950s Southern Vietnam. [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3: 84.

[97]Jacobs, Seth. Cold War Mandarin: Ngo Dinh Diem and the Origins of America's War in Vietnam[M].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2006: 71-79.

[98]FIGHTING ENDS IN SAIGON CITY[N]. Singapore Standard, 1955-05-05: 1.

[99]Ban Tuyen Cao cua Phu Ton Nhon Luc 15 Gio Ngay 15-6-1955. Vietnamese National Archives 2 , 1955: Folder 18091.

[100]Telegram from U.S. Embassy Saigon to Secretary of State
.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1955-10-07: RG59, C0008, Reel 5, 751G.00/10-755.

[101]Telegram from U.S. Embassy Paris to Secretary of State (contains text of message
addressed by Bao Dai to the Vietnamese peopl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1955-10-19: Record Group 59, C0008, Reel
5, 751G.00/10-1955..

[102]BAO DAI 'REMOVES' VIETNAM PREMIER; But Diem Is Likely to Ignore Order as He Prepares for Vote on Chief of State[N]. The New York Times, 1955-10-19

[103]Buttinger, Joseph. Vietnam: A Political History[M].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1968: 414.

[104]Chapman J M. Staging democracy: South Vietnam's 1955 referendum to depose Bao Dai[J]. Diplomatic History, 2006, 30(4): 671-703..

[105]số 264 ngày[N]. Tin mới nhất từ Alsace, 1992-11-10

[106]Judy Stowe. Obituary: Bao Dai[N]. Independent, 1997-08-04

[107]Minh Châu biên . Hồn sử Việt[M]. Nhà xuất bản Lao động, 2009: 644.

[108]Phạm Cao Phong. Vương hậu người Pháp Monique Baudot của vua Bảo Đại qua đời[N]. BBC News Tiếng Việt, 2021-10-15

[109]Philip Shenon. Bao Dai, 83, of Vietnam; Emperor and Bon Vivant[N]. The Newyork Times, 1997-08-02[2023-11-29].

[110]Quỳnh Cư-Đỗ Đức Hùng. Các triều đại Việt Nam[M]. Nhà Xuất bản Thanh niên, 1999: 370-386.

[111]The French text of the Du[J]. Journal officiel de l'Indo-Chine française, 1933: 1435-1436.

[112]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125-126.

[113]Letter from Pasquier to Reynaud[J]. Continuité, 1933-09-27: 122-125.

[114]Bảo Đại. Con Rồng Việt Nam[M]. Nguyễn Phước Tộc Xuất Bản, 1990: 1.

[115]Daniel Grandclément. Bảo Đại,hay là những ngày cuối cùng của vương triều An Nam[M]. Hà Nội: Thanh niên, 1995: 2.

[116]Trả lời điện của một nhà báo nước ngoài. Hồ Chí Minh toàn tập, 1948-03

[117]Những cuộc trả lời phỏng vấn báo chí của Bác Hồ (Phần 4)[N]. Trang tin điện tử Ban Quản lý Lăng Chủ tịch Hồ Chí Minh, 2013-07-04

[118]Hồ Chí Minh toàn tập, Tập 5 (1947 - 1949), [M]. Hà Nội: Nhà Xuất bản Sự thật, 1985: 211, 212..

[119]Merry Bromberger. Bao Dai[N]. Paris Presse, 1947-04-02

[120]大南寔录正编第六纪[M]. 1909: 1.

[121]范琼. 大南寔录正编第七纪[M]. 1939: 卷一,卷八.

[122]范琼. 大南寔录正编第七纪[M]. 1939: 1.

[123]范琼. . 大南寔录正编第七纪:[M]. 1939: 卷三,卷八.

[124]Lý Nhân Phan Thứ Lang. Giai thoại và sự thật về Bảo Đại, vua cuối cùng Triều Nguyễn[M]. Nhà xuất bản Văn Nghệ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2006: 1.

[125]Annam Ruler to Wed Commoner 20 March; Daughter of Wealthy Cochin-China Family Will Be Bride of Europeanized Emperor[N]. The New York Times, 1934-03-09: 21.

[126]Lockhart, Bruce McFarland. Monarchy in Siam and Vietnam, 1925-1946[D]. Cornell University, 1990: 135-138.

[127]Thứ phi phương Bắc của vua Bảo Đại đã ra đi[J]. Tạp chí Sông Hương, 2011-06-30

[128]Nguyễn Đắc Xuân. Hỏi Chuyện Đời Bà "Thứ Phi" Mộng Điệp Và Cựu Hoàng Đế Bảo Đại[M]. NXB Thuận Hóa, 2020: 1.

[129]NGUYEN HONG TRAN. Cuộc đời long đong của Bảo Ân - con trai cựu hoàng Bảo Đại[J]. Tạp chí Sông Hương, 2015-08-01

[130]Gái quê' thành vũ nữ đa tình nức tiếng[N]. Người đưa tin, 2013-01-17

[131]Heir to Annam's Throne Reported to be Baptized[N]. The New York Times, 1936-05-31

[132]le Prince BAO-THANG cinquième enfant impérial d'Annam dont nous ovons annoncé récemment la naissance[N]. Indochine, 1943, 5(180): 169.

[133]The Passing of a Vietnamese Princess and Italian Duchess[N]. Eurohistory, 2021-1-22

[134]Tin mừng trong Hoàng Gia[N]. Tràng An báo , 1938-11-04, (370). [2023-11-15].

[135]Phuong-Dung, princess of Annam.Geneall. [2023-11-15].

[136]Phim mới trên HTV9: Ngọn nến Hoàng cung[N]. Như Hoa , 2004-03-08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vibaike.com/1266/

Like (84)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早期生活
  3. 大南皇帝(1925年-1945年)
  4. 登基为帝
  5. 法国留学
  6. 返越亲政
  7. 越南皇帝(1945年)
  8. 成立越南帝国
  9. 退位
  10. 加入越南民主共和国
  11. 第一次流亡
  12. 宣布复出
  13. 越南国长(1949年-1955年)
  14. 越南建国
  15. 越南国长
  16. 被吴廷琰推翻
  17. 第二次流亡
  18. 逝世
  19. 为政措施
  20. 废除旧习
  21. 改组内阁
  22. 出台立法
  23. 个人作品
  24. 人物评价
  25. 家族成员
  26. 祖父母
  27. 生父母
  28. 后宫
  29. 子女
  30. 影视形象
  31. 注释
  32.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