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Nanchang University Jiangxi Medical College)是一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南昌大学二级学院,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在2021年11月公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值(STEM)排名中位列全国医学院校第26位;医学界2020中国最佳医学院校综合实力和临床实力排名中位列第37。
历史沿革
编辑从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到江西省立医学专门学校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21年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何焕奎任校长,成立之初租赁南昌解家厂民房三进为校舍,第二年确定校址为南昌市贡院前公产房屋1栋(位于今八一公园前南昌市卫生学校),并于1923年以后开始教学楼、实验室及宿舍的建设。1925年10月任命王子玕为校长,1926年学校首届学生毕业。
1927年2月学校改属江西中山大学,改称江西中山大学医学部,李为涟为医学部主任。 并将附设诊疗所改为附属医院,增设皮肤花柳科。八一南昌起义以后江西中山大学停办,中山大学医学部更名为江西省立医学专门学校, 同年8月学校停止招生,附属医院正常运营,并先后增设眼耳鼻咽喉科、妇科。1930年南京政府教育部决定“废止专门学制,实行专科学制”,学校陷入停顿,直到10月恢复上课,并于1931年恢复招生。
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1931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设五年制专科,招收高中毕业生,并在上营坊建校。 随后教育部分别在 1934年和1937年两次提出废止医学专科,学校停止招生。随着抗战爆发,在急需大批医务人员的情况下,教育部同意学校继续招生。 因战争破坏,校院房屋设备全部被毁,1937年底学校由南昌迁往新喻县(今新余市),借文庙暨明伦堂为临时校院地址。 随后的两年间又先后迁至赣县、南康县潭口镇。
1940年增设高级护士职业科,同年12月学校迁回赣县,院址设于省立赣县乡村师范学校内,附属医院门诊部设在旧镇台衙门。次年4月学校本部再迁赣县东门外川峰垇,校址设于盐局仓库,1944年增设高级药剂职业科。1945年先后迁于都葛垇、宁都石上乡,下半年随着抗战结束学校陆续迁回南昌,并在南昌市介石公园前街学校原址重建办学。附属医院借邮政路2号之法院前小学旧址为临时院舍,设内、外、眼、皮花等科,并着手在南昌市小金台前省立女子家事高级职业学校筹建新院舍。历经波折住院部于1948年初至1949年正式迁入新院舍。
1949年6月学校由解放军军管会接管 ,8月与原省立助产学校、省立护士学校合并,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分设为医科、药科,改名为一部;原护士学校改称医专附属护士科,称为二部;原助产学校改称为医专附属助产科,称为三部;产院与附院合并为四部。学校分别在1949年8月和1950年4月改隶省人民政府文教厅、省卫生厅管理。 1950年2月,学校医科、药剂科各立一校,分别称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和江西省立药科学校;助产科、护士科合并成立江西省立护士助产学校。1951年护士、助产、药剂三科分别独立建校,合并后的助产学校、护士学校与学校重新分开。
从江西省医学院到江西医学院
1952年1月江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江西省医学院, 开始本科教育 。并将专业学系调整为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生物、微生物、公共卫生、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皮泌科、五官科等13个学系。 1953年6月改称江西医学院,1954年调整为生化、生理、药理、解剖、寄生虫、微生物、病理、化学、物理、生物、卫生学、政治、俄文、体育等14个教研室;在附属医院建立了包括内科学基础、系统内科、临床内科、外科学总论、系统外科、临床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性病学在内的9个临床教研组。1956年中医实验院并入江西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8年6月江西医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军医学校合并,办公地址设在原第八军医学校地址,合并后由江西省人民委员会管理。 第八军医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50年的华南军区卫校、广西军区卫校、河南军区卫校,1952年由华南军区卫校、广西军区卫校组建第八军医中学;由河南军区卫校组建成解放军第九军医中学。 次年9月第八军医中学和第九军医中学合并,继续沿用第八军医中学的校名,并于1954年更名为第八军医学校。同年10月,173陆军医院并入第八军医学校,173陆军医院的前身为1937年创立的国立中正医学院,此后曾先后用名南昌医学院、解放军华中医学院、中南军区医学院、解放军第四军医学院和第六军医大学。1960年增设马列主义、放射医学、卫生学、生理、人体解剖、生物物理、现代物理、微生物、生物化学等9个专业。受“文化大革命”影响,1966年10月学校停课。
从江西医科大学到江西医学院
1968年11月成立江西医学院与江西中医学院合并筹备临时领导小组,王殿阁任组长。1969年江西医学院与江西中医学院合并成立江西医科大学, 1970年2月校址由南昌迁至吉安市郊区,两个附属医院相继与学院脱钩,划归南昌市管辖。1972年4月江西医科大学迁回南昌原址,5月恢复原一附院、二附院与学校的隶属关系。同年11月江西医科大学改为江西医学院,在原医学院校址办学;原药科学校并入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迁至原江西药科学校内。从1972年8月开始招生,学制由五年制本科改为三年制专科。 1977年11月恢复医学专业本科5年学制,1982年成立口腔医学系,并于同年9月招收首届5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 1980年增设微生物与免疫学、放射诊断学专业,第二年11月妇产科学、放射诊断学两个专业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2年试招儿科医学专业本科生,1990年9月成立医学影像系,医学影像学专业首届招生,学制五年制。 1984年9月医学专业被确定为省属高校重点专业,1987年医学专业和卫生专业分别改称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到1991年学校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儿科医学、口腔医学和医学影像学5个医学本科专业。
1979年9月恢复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6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工作,学制3年,1985年成立研究生科,1997年成立研究生办公室。学校分别在1984年和1986年获批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内科学、织学与胚胎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寄生虫学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至1988年先后增设耳鼻咽喉科学、口腔科学、病理解剖学、儿科学等专业,1990年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专业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到1997年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增至22个。
到1994年学院教学机构有3部6系,即社科部、基础部、军体部、临床一系、临床二系、儿科系、口腔系、医学影像系、预防医学系。1995年8月实验动物室更名为实验动物科学部,1996年7月先后成立成人教育部、国际教育交流中心。1998年学校改由江西省教委主管,第二年增设4年制护理学专业,并分别于2001年4月和2002年7月成立护理系、药学系。此后成人教育部更名为成人教育学院、预防医学系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临床一系更名为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二系更名为第二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更名为口腔医学院。 2000年学校分别与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铁路中心医院联合共建江西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2003年10月位于红谷滩红角洲前湖高校园区的新校区建设启动, 第二年10月新校区首批新生入住。2005年南昌铁路局所属医院整体移交江西医学院管理。
从南昌大学医学院到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
2005年8月江西医学院与南昌大学合并,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院。同年9月原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江西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原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先后更名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08年1月,江西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示范研究获批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该项目填补了医学院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上的空白。2014年南昌大学医学院对内冠名为南昌大学医学部,对外冠名为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2015年8月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大楼于开工建设,2017年新增5年制基础医学、眼视光医学2个专业。2019年8月与江西省人民医院共建的南昌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南昌大学人民临床医学院,与江西省儿童医院联合共建的南昌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昌大学儿科医学院先后揭牌成立。 第二年附属上饶医院、附属宜春医院、附属鹰潭医院先后成立。
为培养具有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医学复合型人才,2020年以首任校长何焕奎先生命名,组建焕奎书院,开设医学创新实验班,并在全校范围内选拔50名学生进入医学创新实验班学习,实行“4+N”本研贯通培养,60%的本科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大楼建设于2021年9月开工,并于2022年6月封顶。大楼总建筑面积 4.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 4万平方米,地下面积8000平方米。
办学条件
编辑院系设置
截止2022年9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有14个教学单位,其中包括1个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3个学院,分别为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儿科医学院、玛丽女王学院和焕奎书院。 有直属附属医院5家,非直属附属医院8家。设有15个本科专业, 分别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康复治疗学、护理学。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
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
- |
参考资料: |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
单位 |
联合共建名称 |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 |
南昌大学附属长城医院 |
江西省精神病院 |
南昌大学附属精神病院 |
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 |
南昌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
南昌市第九医院 |
南昌大学附属感染病医院 |
南昌三三四医院 |
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 |
赣州市人民医院 |
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 |
上饶市人民医院 |
南昌大学附属上饶医院 |
鹰潭市人民医院 |
南昌大学附属鹰潭医院 |
参考资料: |
师资规模
截止2022年9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有专任教师252名,其中正高职称78名;临床教师1395名,其中正高职称473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人选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9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6人。
类型 |
姓名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晔光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丁健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陈晔光、丁健 |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
范国煌 |
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 |
祝新根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潘秉兴 |
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 |
陈晔光、辛洪波 等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张文华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人选 |
王建斌、郭光华、洪葵、邵江华、曾旭辉 |
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潘秉兴 |
全国优秀教师 |
王道仁、龚洪瀚、邹志森、蒋 琳、叶如美 |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
揭志刚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刘炎玲、程晓曙、何明、洪葵、罗时文、吴晓牧、邵江华、吕农华、刘季春 |
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
洪葵、罗时文、曾旭辉、夏春华、杨人强、彭小平 |
教学建设
截止2022年9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一流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临床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省级临床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另有省级教学团队10个。
类型 |
专业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医学影像学 |
国家一流专业 |
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麻醉学、康复治疗学 |
省级特色专业 |
麻醉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 |
省级品牌专业 |
麻醉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临床教学示范中心 |
临床医学实验中心 |
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
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 |
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昌大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
省级临床教学示范中心 |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护理学中心实验室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麻醉学 |
国家级一流课程 |
护理学基础、口腔探密、无处不在—传染病、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职业中中毒处置与防控虚拟仿真实验、突发群体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置、医学免疫学 |
省级教学团队 |
医学影像学教学团队、麻醉学教学团队、基于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的临床实践教学团队、麻醉学专业课程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幕课教学团队、呼吸感染与病毒学课程教学团队、大健康护理教学团队、脑科学课程教学团队、医学生化与分子创新教学团队、临床医学慕课群教学团队 |
学科建设
截止2022年9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5个;教育部部省合建南昌大学对接产业发展优势学科1个,江西省支持部省合建南昌大学重点建设学科1个,江西省“十四五”双一流建设一流高峰优势学科,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2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2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2.07‰学科1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学科2个。在医学学科排名中,附属医院10个学科进入全国50强,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
类型 |
学科/专业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医学技术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 |
教育部部省合建南昌大学对接产业发展优势学科 |
临床医学 |
江西省支持部省合建南昌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
|
江西省“十四五”双一流建设一流高峰优势学科 |
|
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 |
基础医学、药学 |
ESI全球排名前1% |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 |
ESI全球排名前2.07‰ |
临床医学学科 |
ESI全球排名前5‰ |
药理学和毒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消化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烧伤外科、疼痛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外科 |
合作交流
截止2022年11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先后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美国杜兰大学、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和夏威夷大学、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泰国清迈大学、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学校开展学术交流及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开展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与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青峰药业合作研发新药。
学术研究
编辑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止2023年6月,南昌大学图书馆馆舍面积5.9万余平方米 ,有前湖校区馆、青山湖校区馆、东湖校区馆,阅览座位4372个。有图书文献434万余册,年订购中、外期刊1866种,电子图书 254万余册,引进 EI 、SCI 、ISTP 等数据库 90种,形成了理、工、医、农、文、史等多学科文献并存的文献体系。 其中医院卫生学科文献中心分布在前湖校区中心馆14层。
学术期刊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原《江西医学院学报》),创刊于1956年11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南昌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医学研究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综合报道、综述4个固定栏目,以及专题研究、方法•技术、调查研究、病例报告、科研信息、读者•作者•编者6个机动栏目。此刊是中文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实用临床医学》 创刊于2000年12月,双月刊,由南昌大学主管主办,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临床医学杂志。 主要刊载反映临床医学各学科的研究结果、方法技术、新发现、新进展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和具有临床价值的个案报道。此刊是江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期刊。
科研平台
截止2022年9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有发改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个,江西省高校高水平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4个,江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4个,江西省临床医学院士工作站2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个。
类型 |
平台名称 |
发改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生物工程药物及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南昌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消化、心血管及神经疾病诊疗协同创新中心、生物药物与生物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省部级科研平台 |
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免疫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心脏血管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临床药理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心血管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呼吸病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创面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基础药理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肝胆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人工关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血液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骨与神经再生康复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分子诊断与精准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肝脏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人工听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自主神经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生殖生理与病理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肿瘤病原学和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肾脏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恶性肿瘤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江西省药物靶点与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单克隆抗体药物工程实验室、工信部重点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 |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 |
江西省高校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高水平神经与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高水平临床医学(心血管、消化疾病)工程研究中心 |
江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江西省消化系统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普通外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烧伤与创面修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江西省临床医学院士工作站 |
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士工作站、张旭院士工作站 |
“海智计划”工作站 |
临床医学研究工作站、重大常见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站 |
科研成果
从2011年到2016年,南昌大学医学院获国家、部委奖励和省级一、二等奖23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8项。
从2017年到2022年9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承担国家、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492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重点项目课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55项(含重点项目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8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36项。30多项科技成果得到转移、转化和应用。发表学术论文6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400余篇。
校园文化
编辑院训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的院训为“德高医精”。
院标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院标是主体颜色为蓝色和黄色的双圆形,外圆上下弧分别为学院中、英文名称,内圆1921明确学院成立时间。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院标
校区情况
编辑截止2022年9月,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有东湖校区和前湖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8.24万平方米(1024亩)。
东湖校区
东湖校区位于南昌市八一大道461号,占地面积约283亩,建筑面积近15万㎡,主要为临床学科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基地、管理与科研机构。东湖校区分南、北两院,其中南院教学区占地约176亩,北院主要为家属区,占地约107亩。南院内有南昌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南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东湖分院),建有教学楼、办公楼、成教楼、图书馆、德高医精楼、7栋学生宿舍等建筑物。北院有31栋家属楼,内设南昌大学附属小学(东湖校区)。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全球百科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n.vibaike.com/1134/